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有了一张西湖区图书馆的“借书证”。那是学校组织的“团办”,每个班的名额很少,大家都不知道书是怎么个借法,猜想大概是可以把图书馆的小人书借回家看吧。三年级的学生,对“图书”的理解还仅仅限于“有图的小人书”。
第一次去借书大概是三个同学一起去的。看见大人们都在翻藏书目录,抄小纸条,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只有看着那些老高的书签柜发愣。外借部的小窗口里坐着个戴眼镜的老头,他很不屑于跟我们罗嗦什么外借办法,只指着旁边的一米来宽的玻璃橱柜,让我们把要看的书用手指头捅进去。用这个原始的办法,我开始了看“大书”的生涯。《365夜故事》似乎是我看的第一本大书,因为书架上能把书名全念出来的只有这本了。有一天,我发现了《西游记》。我看过的很多少儿读物中,都会不时有孙悟空搀和在故事里,甚至连讲数学题的书中都会有他。看着这本浅绿色的《西游记》的厚度,估计所有的孙悟空故事都在里面了吧?于是我伸出了神圣的食指,把它桶了出来。
印象里读这种书应该有种神圣感,好象学问有多大似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对那些明代的白话文感到困惑才对,当年怎么能坚持看下来呢?我也记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把书真的看完了,还是把书翻完了。反正就只得出了个和图画书大致的印象:打打杀杀加七十二变。以后知道《西游记》属于四大名著,我想那也是因为孙悟空在孩子中广有人缘。
前段时间用超星乱翻书,偶然看到了一本《西游记漫话》。才看了几段就把胃口调起来了,于是马上在当当买了一本。
这是一本解读《西游记》的书。书的作者林赓在文革中看了十年的《西游记》,对这本书的理解很有深度。书的开头首先颠覆了以往“大闹天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观点,把这本名著从阶级斗争的框架内解救了出来。然后对西游记中人物的原形做了一番探讨,其中对菩提祖师形象来源于江湖术士,孙悟空形象来源于神偷大侠,猪八戒喜剧形象来源于市民对农民的戏谑都提出了文字证据。最让人跌眼镜的是作者解读出《西游记》是一本反宗教书籍。这与以往认为的佛教感化孙悟空,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点大相径庭。所引述的原文经查证,确实存在于原著中。比如书的末尾,师徒四人因为取了无字之经返回雷音寺找如来讨说法,佛祖对手下的索贿行径进行了袒护,并且说出来的话也是一副商人嘴脸,这段描述就很能说明问题: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类似的神仙还包括文殊菩萨:
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扇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
菩萨吃了乌鸡国王的亏,于是派自己的亲信狮子怪把国王推到井里。那猪八戒为了验证狮子是否是个太监,还亲手去摸一把……这些描写在小人书和少儿版《西游记》中是绝对看不到的。
这吴承恩对佛家的老大不尊重,对道家的描写也好不到哪去,其中一段孙悟空为救乌鸡国王,去向太上老君求丹药的一段,就把个小气的太上老君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想着无处回生,特来参谒,万望道祖垂怜,把九转还魂丹借得一千丸儿,与我老孙搭救他也。”老君道:“这猴子胡说!什么一千丸,二千丸!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勘的,这等容易?咄!快去,没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儿也罢。”老君道:“也没有。”行者道:“十来丸也罢。”老君怒道:“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出去!”行者笑道:“真个没有,我问别处去救罢。”老君喝道:“去,去,去!”这大圣拽转步,往前就走。老君忽的寻思道:“这猴子惫懒哩,说去就去,只怕溜进来就偷。”即命仙童叫回来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行者道:“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那老祖取过葫芦来,倒吊过底子,倾出一粒金丹,递与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罢。”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尝尝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擅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原来那猴子颏下有嗉袋儿,他把那金丹噙在嗉袋里,被老祖捻着道:“去罢,去罢!再休来此缠绕!”这大圣才谢了老祖,出离了兜率天宫。
这些精彩的描写,怎么我以前就没有看过?猪八戒经常念出的顺口溜,搞笑到家,还文绉绉的,拿来做签名确实不错,比如:“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书中对《西游记》受当时戏曲发展影响的状况也做了研究。在西游故事早期,师徒是不止四人,没有猪八戒,孙悟空这个猴子精也是个人形,并非猴子模样。后来因为戏曲表演的需要才精简为四人,并且引入了猪八戒这个丑角,他与孙悟空的关系就是相声中捧哏和逗哏的关系。细想一下还确实如此。
这本小书还对《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反映出何种文化思潮做出了探讨。真是不看不知道,《西游记》比以前更奇妙了。看完《西游记漫话》,对网上的电子书搜了一搜,发现有不少问题,排版和用字都不是十分严谨,哪天重读一下,做个校对版本。
作者:林庚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7200050520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4-1-1
字数:103000
版次:1
目录:
关于“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
《西游记》漫话
从菩提祖师谈起
天上人间
江湖风波
取经记与闹天宫
喜剧角色
动物王国
童话的天真世界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