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直销广告真离谱啊!

刚才看到一个祛斑产品的电视直销广告。

首先是支持人尖叫:“X姐,你脸上的斑斑真的不见了也!”

接下来,XXX女士面对电视观众得意地笑:“我现在的皮肤,比当年拍《青春无悔》时还要好呢!”

然后一个年轻的老外站了出来:“该祛斑产品采用先进的XX技术。我们来做个实验!”

随即,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条背上有一块黑斑点的观赏金鱼。接着,几滴所谓精华水下去……画面变幻中……最后,那条鱼背上的黑斑消失了,变成了一条光溜溜没斑点的金鱼。

我当时就看楞了,这精华水太牛B了。金鱼天生的黑鳞片它都能抹白了,油漆也没这个管用啊。这么看来,滴几滴在斑马身上,那不是变白马了?滴几滴在熊猫身上,不成白熊了?

我看这个祛斑精华水要贴个警示标签:“切忌与眉笔混放!”否则年轻的小娘子变成白眉大侠也不一定啊!!!

梅岭狮子峰一日游

凌晨的3点的时候被大雨的哗哗声吵醒,心理估摸着大概行程要取消了。没想到天亮的时候天气似乎转好了,至少没有要下大雨的征兆。

搭上旅行社的车,一路平淡无奇。据我观察,大概在火车站坐219路,到大宇学院换乘112路,也可以到达。

下了一个长长的石板路,就看见了一条小溪流。

一路顺流往下走,就听见唰唰流水声。

在水气的滋润下,绿色似乎都显得更加健康、强盛。

狮子峰不高,但是怪石很多,使得这座才三百多米的山峰有一种粗野的美感。在烟雾环抱中,只露出一个山尖。

山脚下的小贩,边招呼生意,边与邻居闲聊。

这只小白狗看起来特别活泼,跟着这位老人跑前跑后。

山上很多石刻,感觉都是新刻的字。山路一路向上,没有停歇的地方,身上的汗感觉是涌出来的,而不是冒出来的。看见湿湿的石头,感觉是大山也在淌汗。


这是小溪漂流的更衣室。感觉这名字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

快起程回家的时候,看见几个小姑娘在卖野菜。一大把一元钱,我买了两把,因为以前在别处吃过拌蕨菜,感觉满好吃的。当我把镜头对准他们时,他们都笑着害羞地把脸转向一旁。

不觉我的孩子今年七岁了!

回想当年,我是如何诚惶诚恐的接受这个任务。

当接到邀请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然后了解了对方的目标意图后,觉得还是可以试试的。别说赋闲在家的我有一笔钱拿,就是倒贴钱也是要干的啊,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

事情的缘起说起来还比较复杂。“索易”邮件列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是一家比较知名的数字媒体(后来赶上互联网热,烧钱过度而倒闭了),当时凭着几年装机维护所得的经验,我经常在里面回答大量网友的提问。虽然几乎没有计算机基础,但是架不住实践经验丰富,再加上当时计算机应用水平很低、范围小,所以多数情况下我可以冒充一个计算机专家的样子。

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网友的来信,问是否有意来完成一本电脑网络安全方面的书。我对于这个领域陌生得很,于是马上很礼貌的拒绝了。这位朋友(后来知道是某大学教授)再次给我来MAIL,解释说是他一个出版社的朋友有意找他完成一本面向初级网络用户的知识性读本,而他要去香港学术交流,没有时间完成这本书。考虑再三,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并且在编辑的要求下,分别给她推荐了FLASH和Dreamweaver教学书的项目,并且通过看个人网站联系了两位作者。FLASH的作者好象是叫田野,网名野猪,后来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再也联系不上。Dreamweaver 3的项目进展得很顺利,并且由于当时属于新兴软件,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对手,所以销售据说也不错。

我接下《电脑上网与网络安全》的任务后,试着写了第一章给编辑看。编辑看后觉得不错,于是在列完提纲后就开始了查资料码字。打字的时间长了,眼睛的不舒服就经常困扰着我,有时候觉得眼睛涨得都没了弹性,半边脑袋都是闷闷的痛。这才体会到那些用电脑写字的人有多辛苦,相比之下,用电脑做设计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时编辑给我下了个目标,就是字数最好是在20万字左右,于是我每天都用WORD的统计功能检查我完成的字数,发现这个目标要实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书中大量使用了图片,文字通常不需要太多。当书稿快完成的时候我沮丧地在电话里告诉编辑没法完成那么多字数的时候,编辑也显得比较失望。但是看过书稿后,她告诉我,按照他们的计算方法,我完成的书稿已经超过了20多万字了,因为他们是按照页面数来统计字符数的,图片所占面积也按照字数处理。早知道,我就把图拉大些了。

这本书有75%的内容是我已经掌握的,25%的资料是边搜集、边学习、边总结出来的。其中PGP的双钥加密概念就是在写书的过程中才悟通的,在这之前几个程序员朋友给我解释过双钥的概念我始终是无法理解。这本书完成的过程也是我的一个学习过程。

书成稿后,编辑没有大的改动。印象里记得的几个改动就是按照国家用词规范统一了书稿中的“账号”“链接”等词的用法。并且把其中涉及“大陆”“台湾”这样的敏感词汇进行了调整。然后我给自己的书做了封面设计稿,可惜由于印刷设备落后和印前加工人员的水平,导致成品灰暗得一塌糊涂,简直就是一本盗版书的印刷品质,这成了本书编写过程中最大的遗憾。

另外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稿费了。成书的时候正赶上贯彻所得税条款的活动,稿费被课以20%的税率。“个人收入调节税”,这个被用来调节贫富差距的税种,从我这个10个月没有上班的人手中拿走了近2000元钱,要知道那时候普遍工资才600块啊。编辑给我的税票也在我回家后被洗衣机搅碎,以至那意外飞走的2000块钱现在一个留念都没有了。

书的合同是在写完之后才签的(由于原件在邮寄途中丢失,所以我只留了一个合同的复印件),稿费是书全部上市后才付的,并且只付了一半,另一半要等书卖完了才付。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公平,而且缺乏可核对性。但是如果想想,别人自己掏钱出书都不一定能出得了,我这个无名小卒能独立完成这样一本书,并且正式出版已经是大幸,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书出版后,我手里留了10来本样书,到最后只留下了一本。很早就在一篇什么短文里看过,作者送出去的书基本是没有人会去看的,只要不出现在垃圾篓里、马桶里,作者就该满意了。

我很满意。

很早就想把这本书的网上版权给超星公司,以换取10年读书卡。价值千元的读书卡是其次,主要是想把这个凝结了辛苦汗水的,由我一手催生的孩子可以在数码世界里永葆容颜,虽然其内容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我这又当爹又当妈的人眼里,他永远都是有价值的。由于我的懒散习性,授权换卡的事情拖了几年,2006年年初才真正的操作此事。中途还发生了这唯一的一本书也被邮局丢失的事情,所幸后来根据我留的挂号收据找到了。

今天,这个孩子7岁的时候,他终于出现在了超星的电子书库里。http://sshtm.ssreader.com/html/pages/showbook.asp?ssid=11169203 (需要成为超星会员才能阅读)

2010-9-26 注:在目录列表已经无法搜索和下载,似乎只有通过其他咨询服务才能获取。超星的内容查找非常没规律,以前下过的书很多都没了。

一些关于相声的记忆(1)

好几天没写BLOG了。一来是觉得没啥好写,二来是有啥又不好写。

最近我在干呢?!回想起来半截子事做了不少,但是完美主义的老毛病又有所抬头,很多事情总是觉得还能再改改,于是总也做不完。有一件事倒是上得了台面一说的。就是陆续会把一些相声理论书识别成纯文本放到www.0791.net上与同好分享。

很早就喜欢听相声,那时候“相声”这种曲艺形式是当之无愧的娱乐之王。

我小时候是个比较呆的孩子,生性比较腼腆,就是那种表面看上去傻傻呆呆,其实一肚子主意的人。那时候也没啥娱乐活动,5-6岁前看电视都是件稀罕的事情。一般人家是没电视机的,看电视就是跑到西湖区图书馆(现在是西湖区检察院的房子),或者爸爸厂里的会议室去看。电视也没什么节目,8-9点钟就“再见”了。家长牵着跑累了喊乏了的小孩回家时,街上都是一片漆黑,偶尔碰到几个提着灯笼敲着锣的人,家长总会吓唬自己的孩子:这是大人在找丢失的小孩子,你们看见没,不要乱跑哦。回想起来,可能那些敲锣的人里面,也会有一些街道居委会的那些喊着“小心火烛”的宣传员吧。枯燥的社会文化生活里,唯一能叫做大众化娱乐媒体的大概就只有收音机了。

早上在收音机里听得最多的是《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天气预报。听天气预报我是要做笔记的,因为我上的那个小学校的走廊里有块黑板报,上面有个“天气预报”的栏目内容是由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共同维护的。那时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搞了几个“兴趣小组”,说是“兴趣小组”,其实就是叫几个同学临时凑在一起几个小时,装出老师在辅导学生课外兴趣的摸样,等检查团一走就散了。大概只有我们这个“自然兴趣小组”持续的时间最长,因为组织我们这个兴趣小组的章老师交代我们:要每天更换这块黑白报上的天气预报内容。这个干瘦的老男人可能也就随口一说,我们几个就互相监督坚持了下来。因为那时候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是不按城市名报天气信息的,只是放一个全国天气形势图,所以要知道每天的风向、气温等信息,只有早上起来听省台的广播。后来也不知写了多久,当我们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下一年级的同学后,这个“天气预报”也就无疾而终了。大概这些小同志们没法在每天的6点20分起床听天气预报吧。

中午的评书节目我是跟着表哥凑热闹,他听得认真大概是跟他喜欢拍画片有关。画片就是一张B5大小的单面卡纸,上面粗劣的印了一些人物图片。这些图片大概就两寸照片那么大,一般都是些神话传说的人物。小孩子把这些图片剪下来,放在地上拍,谁把画片全拍翻了就可以把画片收走。根据画片的不同人物形象,还有一个兑换比例。那时候隋唐人物里好象是李元霸最“值钱”,接下来似乎是裴元庆。神仙画片里的兑换比值就不怎么固定,这个比值是根据画片背面的介绍中,这位神仙居住在多少层天为价值参照的。住得越高的,代表本事越大。这种原始的价值概念似乎和现在房地产所宣传的价值概念一样。画片有了兑换行情后,奸商们也与时俱进的推出了一些特种画片,比如整版整版都是“李元霸”的画片。自然,这种性价比极高的画片很有市场。后来又有了蜡光纸的版本,这种画片有塑料覆膜,所以很难用,兑换比例也就相应的高。在我家,父母是坚决禁止拍画片的,因为爬在地下玩这个东西,衣服肯定是脏得快烂得快。出于安抚的需要,偶尔他们也会买一些画片,让我和妹妹在床上拍着玩。可能从那时候起,我就对带赌博性质的游戏产生了排斥反映,以至后来对麻将、扑克一直没法提起兴趣。

相声在那时候是很火暴的,没有一种文艺形式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跟它相比。喜剧电影在那时候少得可怜,而且一点都不好笑。银幕上只看见演员每个人都在笑,观众常常受他们笑的感染才笑。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喜剧电影就是等着看快进的镜头,看到那些人在银幕上跟公鸡啄米似得乱窜乱蹦,我们才会觉得好笑。没有“快动作”的电影根本不能算喜剧电影。而相声则不同。相声的节目很多,而且很多情节不需要什么理解能力也能听得懂。印象里姜昆和李文华就在《小喇叭》节目里表演过一个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儿童相声。

不觉写了这么多,就象个老太太在罗嗦年轻时候的故事,混乱得很,以后再写吧。

《关于施密特》 ★★★★★

他叫沃伦·施密特,今年66岁。他坐在办公桌前紧盯着墙上时钟的秒针。当时钟走到五点整的时候,这位保险公司的高级主管正式退休了。在退休欢送会上,继任者对他极尽赞美之词,和他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好友为他大唱赞歌,但是热闹的晚餐过去之后,他过上了寂寞无趣的退休生活。没有几天,无聊的他实在无处可去,于是假装顺路来到了公司,发现花了他半辈子心血整理的、成箱的资料全都被丢在了一个临街的角落里,他本以为这些资料会被继任者当作宝藏使用的。

失落的他看到电视广告上有征集非洲儿童捐助者的慈善广告,于是他认养了一个孩子。根据慈善机构的要求,在寄支票的时候,需要给这个孩子一些附言。满腔愤怒无处倾诉的他于是把这个叫杜谷的非洲孩子当作了倾诉对象。发出这封信后回到家中,她的老伴,结婚42年的发妻已经在厨房去世了。寂寞的退休生活里唯一可以相伴的人也离他而去,这让他十分痛苦。他甚至边流泪边往自己脸上擦妻子常用的紧肤霜,在衣橱里嗅妻子衣服的气味……正当他沉浸在亡妻之痛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妻子藏在鞋盒里的情书,而婚外恋的男主角竟然是那个与自己光屁股长大的最好的朋友。

在找那个男人算完帐之后,他决定去投奔他的女儿。但是这个即将结婚的老姑娘拒绝了这个古怪的父亲提前来到她住的城市。人在旅途无处可去的他,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婚姻,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女儿。

于是他开着移动房屋做了一趟“启发之旅”,回到67年前的故乡,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看看自己曾经苦读的学校。老家已经成了一个汽车零件商店,但是母校走廊的镜框里还保留着他的相片,这让他很欣慰。

旅途中他认识了一对夫妇。当善解人意的主妇说出他的苦闷时,他情不自禁地吻了她……。随之遭到了这个女人的唾骂。仓皇逃走之后,他看着天上的星星终于明白了妻子婚外情的苦衷。他与天上的妻子对话,天空用流星来回答他。

整理好心绪的他决定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用实际行动去正视自己的生活。他决定:拆散女儿和那个虚伪的商人的婚姻。但是经过两天的相处他发现,女儿不愿意和自己说话,却跟婆婆无话不说。这还是自己视为珍宝的乖女儿吗?他又一次失落了。在女儿的婚礼上致辞时,面对女儿和那个让他厌恶的女婿和亲家,他不得不说了一堆违心的话。说完这些话后他逃进洗手间用排泄来平衡自己的心情。

这个孤独、愤怒、悲伤的66岁退休老头回到了家中继续过着鳏居的生活。他觉得自己迟钝,而且没有力量去改变任何事情,年轻时的努力没有为他的老年带来任何的荣耀,他甚至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何在。现在,他唯一的倾诉对象也只能是一个非洲的6岁孤儿。影片的最后,他收到了这个叫杜谷的孩子给他画的一张画。画上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在阳光下笑着。沃伦·施密特看着这张画流了眼泪,他好象是在哭,又好象是在笑……。

印象里是在《火星人玩转地球》里第一次看见杰克·尼克森。之后因为对片名好奇而瞻仰了一下他主演的《飞跃疯人院》。天那,那真是一部好片子,看完后有一种想痛扁那个伪善护士长的念头。从那以后也就记住了杰克·尼克森。之后看了他的《猫屎先生》,感觉也非常不错。只是最近他演的那个《以怒攻怒》有点让人失望。

《关于施密特》的风格有点象尼古拉斯·凯奇最近的那部《气象先生》。两片都是以男人的苦闷为关注点的作品。同样是轻喜剧风格,讲的都不是轻松的事。一样的有大段非常精彩的旁白,结尾都是诉说男人的苦闷,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状态。不同的是一个是中年男人,一个是老年男人。我很喜欢这种调子,大概是隐约有点宿命感的原因吧。

片中饰演女儿的演员,怎么看怎么象克林顿的老婆——希拉里。也许是我看花了眼。太象了!

英文:About Schmidt

◆ 片  名:关于施密特 / 薯唛先生
◆ 导  演:亚历山大·佩恩 Alexander Payne 
◆ 主  演: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霍普·戴维斯 Hope Davis
凯茜·贝茨 Kathy Bates
德莫特·麦隆尼 Dermot Mulroney 
◆ 类  型:剧情(Drama) 
◆ 国家地区:USA 
◆ 语  言:English
◆ 发行公司:新线(New Line) 
◆ 首映日期:2002年12月13日
◆ 制作成本:$30 + $0 (单位:百万美元)
◆ 首映票房:$282,367.00 (单位:美元)
◆ 全美票房:$64,816,513.00 (单位:美元)
◆ MPAA定级:R 级
◆ 片  长:125 分钟
◆ 官方网站:http://www.aboutschmidtmovie.com/

使用“srt字幕制作助手”的几个经验

今天发了一下狠,1小时处理调校了三个字幕:
赌侠马华力格斗艺术棉球方块历险记

很早的使用是用VOBSUB调整SUB字幕,记得第一个调整的字幕好象是《玩具总动员》。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出了很多DVDRIP组织,没有匹配的字幕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也陆续调整了不少。但是VOBSUB对于SRT的调整一直是个问题。试过一些软件后,后来比较常用的就是上海市北虹中学董浩亮同学的“srt字幕制作助手1.6”。人家今年才17岁也,哎,我17岁的时候啊……STOP,“忆苦思甜”时间结束。下面就我使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粗略总结一下。

1、同时载入视频和字幕的方式比较麻烦。如果是调整字幕的话,最好不要载入视频,以原配的英文字幕做参照进行调整分割。

2、打开一段字幕调整后,一定要“另存为…”并且关闭程序,然后再新开程序调整下一个文件。否则它的记忆效应会搞怪,造成误覆盖文件的惨剧。我开始就有几次,第一个字幕明明是调整好了的,结果调整第二个字幕的时候竟然被莫名其妙的覆盖掉了。

3、分割字幕的时候“选择分割点”实际是让你指出第一段字幕的结束点,而不是第二段字幕的开始点。软件对这个问题没有描述清楚。

4、调整帧率的时候,“原始”和“目标”的概念描述比较模糊,每次都要静心进行逻辑分析才能下手,好在这种情况不多。

5、有时候会碰到2段字幕要调整成2段字幕的情况,有个讨巧的方法:比如第一段源字幕比目标影片长,先把字幕分两段,保证第一段字幕和第一段影片对应好,放在一边。然后将第一段字幕分割留下的尾巴对应第二段影片做精确调整,然后把字幕放一边备用;把第二段原始字幕和第二段影片做精确调整,把字幕放一边备用;用记事本打开“尾巴字幕”,算以下有多少段,比如7段;用“SRT字幕助手”在调整后的字幕二前插入7段空白字幕存盘。最后用记事本将“尾巴字幕”的内容替换掉插入的7段空白字幕。这样可以免去算时间点的麻烦。当然,也可以用合并字幕后用VOBSUB调整时间的做法。

6、关于载入字幕时发生“字幕越界”的错误。在SRT文件中,字幕的正文不可以出现回车。去除后就没问题。

7、无论用什么方法,字幕都要记得在过程中备份到另外的目录下。因为操作琐碎,不小心就会破坏工作成果。

2006.06.08 增补

今天在制作蝙蝠侠诞生的字幕时总结了一个合并字幕的技巧,比上面的第5条简便些。

合并时,将两个字幕分别调整好,形成两个文件:比如01.SRT和02.SRT。打开SRT字幕助手,加载01.SRT,记下最后一行的结束时间,然后“合并字幕”,在延时调整设置中,将01.SRT的结束时间填入,然后选择“-”,这样合并的字幕就不会有时间差了。

2006.11.23 增补

有时候载入一个SRT文件时会出现“下标越界”的错误。原因在于在SRT文件中,字幕的正文不可以出现硬回车。去除后就没问题。一般这个问题出现在SRT文件的最后几行。今天查看BLOG发现没有写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补上。

2007.04.10 增补合并技巧

如果一个字幕被分成两截,各自时间轴都是对的,只是需要合并成一个文件。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先查看第一截,看有多少句台词。然后用软件打开第二截,在头部插入相同数量的空白台词,保存。用记事本带开SRT文件,将第一截的内容替换掉第二截的空白台词内容,保存。合并完成。方便之处在于不需要计算时间。适合调整字幕时,CD1时间比来源字幕短的影片。

2007.10.01增补说明

由于对新系统的兼容性问题,“srt字幕制作助手”已经不能运行。推荐有需要的朋友使用“SubtitleWorkshop”可选中文界面,在http://www.urusoft.net/downloads.php?lang=1可以下载到。虽然也是几年都没有更新的软件,但是功能非常强大,也是几个DVDRIP组织推荐的字幕制作软件。我已经用它调整过好几个字幕,感觉比较顺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