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98/ME与2000/XP在红外口的处理上差别巨大

四年前买这只手机的时候,我不会想要用到它的红外口。

直到两年前的某一天,发现查找、管理一百多个电话号码实在太麻烦了,才想着有个红外接口该多好啊!可是红外接口不便宜,一百多块呐,就为了记录个电话本实在不值得。

直到有了PALM IIIxe才第一次把电话本从手机里复制了出来,可是往回写入手机又成了一个问题。还是要给计算机加一个红外口。

当市场上的红外口从背板型换成USB接口,当价格从100多降到40块钱的时候,我准备入手一个。可是一查资料,也不知道是不是托的缘故,发现只要是便宜货就有人抱怨兼容性,还列举了红外口的三大模式匹配问题……。唉!再等等。

前几天发现现在的红外接口已经降到18块钱了,查看了下三大模式都支持,并且是企业直销,有包换承诺,于是入手一个。

今天到货后试了一下,满不错的嘛,一下就安装成功了。只不过满是英文的包装上写“98以上免驱动”,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配置文件只有几K,但是不安装是没法用的。这个四年前的手机连上红外后,竟然成为了一台移动MODEM,可是谁会拿它来上网呢?这个红外适配器唯一的毛病是如果直接停止他的运行,会招致系统重启动……。忍了忍了,不是大毛病,也许是华硕前置USB的问题,因为在别的计算机上不会这样。

苦恼的事情接着出现了。在以往的印象里,我认为红外口就是一个特殊的COM口,软件只要连接上这个新的端口就能正常连接设备了,谁知道事情并非如此。驱动程序安装后,我怎么样也找不到新增的端口。经过一番折腾才搞明白:windows 98/ME是默认把红外口当做新COM口对待的,但是到了windows 2000/xp时代就不是这样了。如果要把红外口虚拟成COM口,必须使用微软的Q252795_W2k_sp3_x86_cn.exe补丁,或者使用第三方软件。比如这个:

点击下载此文件

哎,电话本终于可以编辑。经过四年的堵塞,我的MOTOROLA P7689终于可以畅快的流进流出数据了。手机带的“TrueSync”软件已经不知道退休到哪里去了,否则把手机日程管理用上就更好!以后PALM的同步也不必带着那劳什子的底座……恩,值!

蒋晓涵怎么能混上电影频道主持人?

今天看了CCTV-6对吕克·贝松的专访,感觉这真是一次很失败的电视访问。特别不对劲的是主持人蒋晓涵,那是太嫩了,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嗲声嗲气唱着“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的小女孩。让她来采访吕克·贝松就好象一个小学生采访一位老干部,主题是讨论“三个代表”。我妹因为受不了她那干干的逢场作戏搬的笑声,连声喊叫着让我把电视声音关到最小。

访谈的末尾谈到了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话题,吕克·贝松认为各国都有必要保护自己的悠久文化不被入侵。这时候蒋晓涵同志竟然很不识趣的说,希望哪天看到吕克·贝松导演的中国题材电影,现场观众们也似乎被谁领着鼓起掌来。吕克·贝松显然没有想到这个场面,楞了下神很有礼貌的说,他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把中国题材的电影拍好。蒋晓涵同志显然也没想到这么尴尬的回答,又牵强的说虽然如此还是希望看到吕克·贝松这位外国人视角拍摄的中国电影。然后节目没有给吕克·贝松任何继续阐述的机会,蒋晓涵同志站起来,谢谢嘉宾接受访问,当她握着吕克·贝松的手时,抖出了一句半生不熟的“thank you”。可人家是法国导演啊,说句英文谢谢这算什么回事?而且刚才人家才说完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她就来句夹杂着乡土气息的洋文。

这水平,这临场反应,真搞不明白蒋晓涵怎么混上CCTV-6名牌节目主持人宝座的。说到保护本民族文化,我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个新闻,好象也是一个法国的专家。他表示对中国人把名字按照西方规则颠倒的写法感到非常不理解。姓名的规则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当把姓名规则按照西方规则颠倒的时候,这个文化就被中国人自己放弃了。说到底还是穷啊,自信心根本就没影了。中国人牛B烘烘、民族自信心爆棚的那天要多久才能实现啊!

《蒋先生你干什么》台湾相声耳目一新

一直以来对台湾相声都没什么好印象。

以前曾听过几个台湾老演员的温温的传统相声表演,可能是声音太干净的缘故,总是觉得象背书(台湾早期的同期声电视剧也是这种奇差的效果)。

近年台湾相声在内地引起了不小的注目。“表演工作坊”赖声川的相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据说在北京——这个曲艺胜地小火了一把,然后又上春晚露了一小脸。说实话,这次春晚的表演实在是失败到了家。首先是所选取的小段没有代表性,脱离整个相声剧来看这个小段故事,观众根本不会了解这是在说什么,更不会融入其中,从而产生好的艺术效果;其次这种夸张的表演形式,服装、道具、人数、语言规律,都不是内地观众熟悉的相声模式,甚至有演员爬上桌子的闹剧场面,很难让观众相信这样的玩意也能算是相声?如果不是CCTV工作人员领掌,我想那些演员真的是下不来舞台的。

后来还看过几次“表演工作坊”的作品,发现他们根本不是相声这个行当的,我觉得他们更象是一个话剧团体,只是借用了部分相声的表演形式而已。他们的话剧主要以讽刺为主,看起来虽然不是很招乐,不过看看话剧也不错啊。总比什么《阳光小巷》的矫情话剧强。不过,去年主力表演者倪敏然的自杀,对“表演工作坊”的相声剧可能是个不小的打击。

今天听了下“相声瓦舍”的作品《蒋先生你干什么》。哇塞,真的很棒。虽然该场相声晚会以三国人物蒋干为线,中间夹杂音乐歌曲、串场,有点偏离相声的传统表演模式,但是演员的表演还是按照相声的套路,笑料的铺垫、包袱的组织都是纯粹的相声风格。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到位,虽然嘴皮子没有内地演员那么利落,但是带着些生涩的国语更加具有喜剧效果。

我忍不住把内地人气最旺的“德云社”相声与“相声瓦舍”的做了下比较,后者明显占优。这种优势首先在相声题材上。“相声瓦舍”的作品真是平民化,善于把握小人物的心理,而且由于地域的特点,演员演出的时候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讽刺,出现的一些笑料、典故都是最新出炉的新闻题材,极尽影射之能事;第二点优势在于文字功底好。“相声瓦舍”的东西没有“德云社”那样庸俗地人身攻击,作品中还不时的玩玩文字游戏,可以看出文化层次不低;第三点就是演员的表演上,“相声瓦舍”的表演不“过”,这确实是很难得的。有的相声演员会受不了观众的感染,越说越激动,结果把作品毁了。几次听郭德纲的相声都发现太过,后来干脆不听了。而且在这张《蒋先生你干什么》的最后,演员还有一段现挂,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不敢尝试这种活的,这让我想起了牛群当年的《十分美好》。虽然演员明显是做了前期准备,最后也都是难度比较低的模糊过关,但是这个方向是很对路的。内地相声演员近几年才想到重回剧场,而台湾的相声已经对剧场很熟悉了。

“相声瓦舍”的台湾相声改变了我对台湾相声的原有看法。我很怀疑侯耀文是否听过这些相声,否则怎么可能说出台湾相声没有水准的话。拿不出新作品的他,现在简直是个相声贩子,收编了一些演员到处搞演出,已经是个商人而不是一个相声演员了,实在很难相信这是当年那个几天就写出《糖醋活鱼》这种经典本子的侯耀文。

我注意到这张《蒋先生你在干什么》的出版公司,竟然是SONY BMG这样的大公司。据说这种CD在台湾是很赚钱的大卖货。甚至参加流行音乐的打榜能进入前十,内地谁有这么牛气的赚钱能力?

凭着相声包袱选材广、演员文化素质高的优势,再加上听众的“金捧”,台湾相声绝对值得期待。(内地的那帮演员,已经可以不做指望了。)

《V字仇杀队》为恐怖主义正名? ★★★☆

说实话我对这片子的第一感觉就不是太好。主角的面具有点夸张,帽子更是土气。那张披着黑色斗篷的海报,也似乎感觉不出什么恐怖或者神秘感。倒是那个MM让人眼前一亮:那不是杀手莱昂的小情人么!

片子一开始,我就有点烦这导演这编剧:罗里八梭说了一大堆我看不懂的美国历史故事,还基本不带喘气,折腾得我光看字幕,根本来不及看画面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烦的是那画外音,你说事就说事吧,偏偏装白领风格象念诗一样的大喘气,在我看来这多少有点拿着刀叉吃包子的味道。

片子的故事我觉得落俗了。从时代背景上看,该片似乎和《撕裂的末日》有点相似:大家为了和平安定的好日子,相信了一个法西斯统治者,然后心甘情愿的活在谎言中;从主要矛盾上看,该片有点象罗泊特德尼罗的《摇尾狗》:政府的宣传与真相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主角的形象上看,和传统的漫画英雄明显是一类:怪异的行头、匪夷所思的武艺、独立的不见光帝国,还有郎情妹意的女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共性,打斗场面又乏善可陈,那几下非常酷的飞刀轨迹线明显与《黑客帝国》里的子弹轨迹如出一辙,所以在瞌睡的袭击下,我是分两天才把它看完的。

该片的特点也是同样明显,影射非常大胆。我在看片的时候一直有个悬念:这是哪个导演啊,这么牛B烘烘地搞这么个敏感题材。影片中直接挑战了政府与恐怖主义的善恶形象,甚至鼓吹恐怖行动的象征意义,把炸毁国会大厦作为史诗事件进行歌颂,而且片中用的竟然是真实的伦敦场景。真的不知道英国人看见大本钟被炸毁会是什么感受,观众会说“SHIT”还是“干得漂亮”。片中的英国元首苏特勒,简直就是疯狂的希特勒的现代版,炸毁国会大厦让我想起了二战的火烧国会事件。影片还诅咒美国人得麻风病,我想美国人看了也绝对不会好受的。

谁这么牛啊?这么干不担心票房啊?我这么一看介绍,老天,是搞《黑客帝国》的“龌龊司机”帮搞的影片。服了服了,这帮人制造哲理故事和把故事复杂化的本事在《黑客帝国》里算领教过了。

在不知道制作人的时候,我想这片子IMDB不会超过7.X。结果一看,都上8.2了,还是top 250: #171。哎,偶像的号召力确实不同啊。

V怪客的扮演者、《黑客帝国》中的特工史密斯,作为主演,他从头到尾都是在面具后面,根本没有面部表演,动作上也看不出出彩的地方,实在是委屈到家了;被剃光了头的娜塔丽·波曼显得非常酷,让我想起了《魔鬼女大兵》里的黛米·摩尔——只要是美女怎么样也会放光的!

【06.15】【XviD】V字仇杀队 V For Vendetta 2005 〖8.2〗〖JUPiT〗

◆中文片名:V字仇杀队
◆英文片名:V For Vendetta
◆导  演:詹姆斯·麦克特格 James McTeigue
◆编  剧:Andy Wachowski
      Larry Wachowski
◆主  演: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
      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
      史提芬·里亚 Stephen Rea
      约翰·赫特 John Hurt
◆类  型:动作/剧情/惊悚
◆级  别:R
◆国  别:美国
◆出品年份:2005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34409
◆IMDB评分:8.2/10 (44,957 votes) top 250: #171
◆文件格式:XviD + AC3
◆文件大小:2CD 2 x 50 x 15MB
◆视频尺寸:720 x 304
◆影片长度:2:12:32
◆对白语言:英语

悲情食用油

故事的两个版本:

1、她是一个有着悲伤过去的家庭主妇,经历风雨之后的她已经不会再有愿望。让这个消沉的女人在痛苦尘世中挣扎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他的老公和孩子,那是她的唯一寄托。很早以前,她也求救于神明,但是耶酥基督不曾理会他的祷告,佛祖没有听到他的祈求,就连收水电费的老太太对他的遭遇也只是投来漠然的一瞥。

连日来的暴雨让副食品的价格飞涨,这个三口之家的经济一下子拮据起来。看着终日只能以啤酒充饥的丈夫和每顿只能吃一些膨化食品的孩子,她落了泪。在食用油的柜台前她踌躇了半天,手中的人民币已经被汗水浸湿了。看着这桶天价食用油金黄的液体,她仿佛看到了爆炒青椒、油淋空心菜、煎鸡蛋正向她招手。她飞快地下定了决心:“老娘我已经是烂命一条。今后就是我整天嗑瓜子,也不能让老公和孩子继续过着没有油的日子了。”

当收银员羡慕地接过这桶几乎花光她所有私房钱的食用油的时候,忍不住赞到:“太太,您真有眼光,选了这桶营养价值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油。”她再也无法忍住自己崩涌的泪水:“我不是为自己选了这桶油,这都是为了老公和孩子啊!”

2、自从国六条出来以后,炒楼的老公几乎压上了所有的钱。经济上的问题让家里几天都不沾油腥了,三个人整天只能啃着鲍鱼、嚼着没有一点油的鱼翅充饥,流鼻血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看着商场广告上那诱人的金黄色的油,仿佛幸福的生活就在那里,可是她却没有钱。

“啊!钱!”她突然想起中学时曾追求过她的那个猥琐男,那个不起眼的秃头瘪鼻生着疮的男生现在已经是拥有三家烧饼店两家豆浆滩的大老板了。上次同学聚会上,他还猥琐地表达了他对她的倾慕,并且偷偷塞给了她一张名片,小声的说:“钱不是问题”。那张名片早已被扔掉,但是号码实在太好记了,她没法忘记它:13838389438。也许这是抓住幸福的唯一选择了,但是……。犹豫中,她抬头又看见了那桶油,那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本能诱惑,没有什么会比一桶油一个完整健康的家更重要的了。

她拿起了手机,拨通了那个号码。“就是不接你电话,我就不接就不接……”在彩铃烦躁的乐曲中,她给自己的选择找到了一个荣耀的信念:“为了老公和孩子。”

声明:不是因为看到以下图片所提及的广告语所产生的别扭感而写的故事。

解救被劫持的浏览器

6月23号。没错,就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的浏览器被劫持了。MCAFEE一直忠实履行着他的职责——禁止创建EXE、禁止创建DLL。是我,让他放弃了抵抗。

自从办公室来了新同事,计算机就开始有点不正常。在设置了严格的防火措施后,似乎还仅仅是几个不正常现象而已,机器还没有真正中标。随后给毒霸提交可疑文件,http上传完成后提示我“你还没选择上传的软件”;给MCAFEE提交可疑文件,吃力地在全英文界面下提交后一直没有回音。

勉强硬挺了两个星期。前天下午,因为要测试一个号称可以监控网络信息的0DAY软件,临时把防火墙关了5秒钟,结果……压抑许久的病毒+流氓软件爆发了。

就在瞬间,系统连中四个木马,安装了五种流氓功能条,搜索页被更改,默认首页被更改……。整个系统就好象被人倒了一马桶的粪水,到处充斥着病菌、陷阱、拼命蹦出来的广告。

呆了一下,开始启动MCAFEE清理残局。*.DLL的病毒删除了3个,以前高度怀疑的那个文件,终于在升级病毒库后被查处(另一个“移动失败”的病毒在安全模式下成功清除)。

然后就是目测进程列表,关掉可疑的进程。系统自带的那个进程查看器太不透明了,很难作出判断。后来使用了PrcView来查看进程的详细情况,包括进程所在的目录,事情才变得顺利一些。简单杀完毒后,又反安装掉了那些流氓软件,一切看起来似乎平静了下来。只是IE首页还改不回来,这应该是小问题。天色已晚,下班。

今天本以为上班再安全模式扫一下毒,恢复首页就万事大吉,没想到又是一个上午的折腾。查找资料中,我才第一次了解“浏览器劫持”的概念。

“浏览器劫持”这个东西现在还挺火。常见的劫持手段,比如改首页、改搜索页、锁定设置这些都算是小打小闹。现在玩的是安装插件,并且是连XP SP2中“管理加载项”都不会默认列出的插件。
这次批发式的中标,让我全方位接触了现在流行的“浏览器劫持”方式。

安全模式杀毒、删除流氓软件、改注册表中的IE项目只能对付最常见的劫持手段。有几个新兴的流氓软件在反安装后,竟然还在运行,甚至还在“启动”中运行。以前以为3721、YAHOO、CNNIC不要脸,现在终于看见更不要脸的了。SHIFT+DEL删除他们。

realplay有个隐藏的启动程序,本来我以为他应该是无害的,但是这几天竟然利用自动检查升级的机制做起了激情电影的广告。本来更改为手动升级就可以了,但是我实在为realplay的堕落而悲哀,让他耻辱地活在启动组里,不如进入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Real杀了他(具体文件名忘记了)。

忙活了这么久,为了什么?还就就为了测试那个号称可以监控网络信息的0DAY软件:Ming.Network.Monitor。于是拿出来测试一下,否则白忙活了。结果不出我所料,它只能监督本机流量信息,而且抓不到QQ的聊天记录。它根本做不到完整监控(除非是在一台网关服务器上)。不过这个软件倒是检测到了一些隐藏的浏览器请求:我发现IE浏览器在空闲的时候,竟然向“www.ccnnlc.com”发出了一个访问。而且每浏览几个页面就会从“222.36.41.150/hzyt/client2”取一个广告页面蹦新窗口显示。我的天啊,计算机里的应用程序清得不能再干净了,注册表也没什么不对头,除此之外也只有“管理加载项”里的东西才能这么玩了,可是列表中看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偶然中我看到了“管理加载项”中还有一个“IE已经使用的加载项”下拉菜单,在里面发现了四五个来历不明的插件,其中一个竟然是我反安装、删除了程序文件夹的流氓软件副本,NND,玩“一鱼三吃”啊。一怒之下把他们全禁止了。

世界终于安静了。窗外淅沥得下着雨,此情此景就好象《英雄》中无名与长空决战的那个雨中街亭。我终于从流氓软件的魔爪中把浏览器解救了出来。真是一个战斗的上午。
事情真的完全解决了吗?天晓得啊!

(补充:事实证明莫名其妙的黑手依然存在。这些流氓……呜!只好重新GHOST还原。查看还原后的IE加载项目,两种列表只有+-2的误差,回想起来,可能是IE加载项禁得还不够彻底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