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了口

南昌话“麻了口”,和北方佬卷着大舌头说的“虱子多了不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三个字显得更精练,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等着处理的业务一层层地在上涨,不时还有要处理的电话会掀起一阵阵小波浪,BOSS说“快快招人吧!”哪那么容易啊!“读书无用论”越来越有客观意义了。老师教的东西烂,学生学得就更烂,很多应聘的都搞不清楚他究竟处于哪个时空中。也许是公司名号没有号召力吧,我是没见过能眼前一亮的伙计。没有可剥削的人,是梦想成为剥削阶级的我的悲哀。

抱怨听多了,好象抱怨就消失了一样。我就好象一头母猪,要应付一群多过我奶头数的小猪。不能把他们饿到抓狂,也没有能力把他们喂饱,就这么半调子撑着。

加班?不,那是很冒傻气的。在你低头做事的时候不得不时而抬头应付一下晚班工友们的惊讶:“还没下班啊!”我想他们会认为我想当劳模吧,好在,我们这里并不曾有评选劳模的传统,所以我可以避了这个嫌。

如果有人问我:“最近忙吗?”我要很小心,得费心思想一想:接下去他会说什么,我该怎么回答?也许我给人的印象太SUPERMAN了,有的要求简直让我有点愤怒,转念一想:这孩子大概太崇拜我了,把我想成手指一转,无所不能。这么一想,就会平静下来,转入无语的状态。大概此时嘬上一口烟会很爽吧?可是那玩意的味道从原始本能上就很排斥;大概从怀里拽出个酒壶来两口也会让人通透一些,可是没菜我是不喝酒的;喝咖啡,火气大容易口腔溃疡;新出的维维豆奶总是容易结疙瘩,已经没买过了……于是只好有事没事去厕所转转。可是厕所门口总会碰见熟人,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从他的眼里似乎能读出他的疑问:这小子的前列腺该不是……。

边走边看边擦汗

“秋老虎”赖着不肯走,闹了好几天的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原本这种逛街指数为0的天气,我是不该出动的,可是DVD刻录盘已见底,急需补充弹药,还有两张领导交代的“机要相片”要洗出来,没办法,顶着扑面而来的热气出了门。

车外的热风把窗帘鼓起来,然后一阵阵的扑在身上,没几下身上就湿了。这鬼天气,早知道应该狠心打个的。

车过几站,上来个漂亮妹子。瞧她那追车的样子真好看,黑色的马尾巴、白色的无袖衫、淡蓝色的七分裤,跑起来显得那么有韵律。我心里说话:开车的司机真该让她再跑上两小时啊。你说人家怎么长的,没戴首饰没化妆也这么好看。这姑娘一会坐一会站,大概被这闷热的大铁盒子烤得够炝没了主意。即便如此,只要遇上路边有促销路演,她也会定神通过窗帘的缝隙盯上一会,就好象盯着卖冰棍的老太太从窗前走过一样。我下车的时候,这个在身边晃悠了一路的姑娘赶紧侧身跳上了我让出来的座位,也许是这位置约莫能借着一点点驾驶室的电风扇吧。车上有的是座位,可是看上去都象是一个个准备烤蛋糕用的坑。

数码冲印店的冲印机很凑巧地坏了,相片要两小时以后才能取。怎么办?进趟城不容易,干脆顶着烈日逛逛街。

地下道那个面部被烧坏的乞讨者还在那。在这样的烈日下,闷热的地道入口,这个面部被融化了的人蜷缩在角落里,伸着那只放了几毛零钱的搪瓷碗一直地抖。我不敢看他,低头瞧着自己的脚趾穿过人群。地道的出口,那个熟悉的老太太斜靠在楼梯上,他穿得还是象冬天一样的多,面前的破碗里有几张毛票。我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怎么会在这里乞讨了这么多年却没有任何机构能对他们进行救济。或者有个团伙操控着他们大笔地赚钱,乞讨者自己只能靠被人利用吃上一口饭?如果同情心可以保证不会被人利用的话,我想我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的。不过这种承诺似乎是个借口,不由惊讶自己的冷漠,或者这年头只有变得冷漠才算适应环境。

百货大楼正在装修。脚手架下的商场大门口站着一个有几分书卷气的和尚。青灰色的僧袍,土黄色的僧鞋,包得严严实实,看着就让人觉得热。他那对交叠在脖子下的古式衣襟就好象两片叠在一起的粽叶,在热浪的帮凶下熬煮着他的肉体。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也许风幕机也会变得软弱无力吧,这个和尚拼命的摇着折扇以补充风量。他的眼神看着外面的马路,好象看着另外一个世界,眼中充满犹豫和对“热死街头”的恐惧。

保育院门口,一个人拿着油画笔在地上添着红颜色,我还以为碰上了街头画家,谁知道他是在做开挖道路的标线。哎,好好的一块路面又要皮开肉绽了。

太平洋百货门前站满了等待开门营业的购物者(或“纳凉者”),这个场面一定会让商家很感动的。对面的“百意百货”却大门紧闭,冷清得可以打鸟。我想“百意百货”的老总在这个天气可以不用开空调也会觉得冷吧。同样的百货商店,同样的地段,连这样的两座水泥体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命运,何况更复杂的人呢?!

“城开投资”这个地产大鳄不知道在玩什么花样,组织了一帮学生在做什么街头调查活动。被调查者把问卷填完了以后,按照印刷的虚线折成纸鹤,丢在他们背的盒子里。盒子上的口号很感人,似乎是“感恩南昌”什么的。我不由得“嗤”了一下这句广告词,即使是一个有着红顶背景的公司也不能无耻成这样吧?这就好象一个强盗,在逼着你交出了未来十多年的全部血汗钱后,对你说的一声“谢谢”,顿时你的心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被劫掠后的羞耻感。说不出来的万语千言融成一个字:“呸!”

“啃啃香”和“纯味”已经满大街都是了。尝过一回,满是中药味道。这味道太象办公室楼下中药房的味道,估摸着大概和治疗肝病或者妇科病的药有关,所以我闻到那味就觉得恶心。从先前的湖北唐老鸭,到现在湖南风味的纯味,南昌人似乎对“啃脖子”这档事特别热衷。那一条条象风干了大便般的特色鸭脖子,总能让人在辣得倒吸着凉气的同时,还无法停下嘴巴。鲁迅《狂人日记》中担心的“吃”,现在要改写成“啃”“咬”这样更现实的字了。在鸭子的眼里,这些喜欢啃它们脖子的人会不会尤如几十万僵尸一般?

万寿宫的“文具玩具批发市场”比往日热闹得多,妇女们拖家带口地在为孩子采购上学用的装备。现在的学习装备真是豪华,我竟然发现一个文具盒上镶嵌着一只太阳能的计算器,这要是赶上考试不拿个一百分对得起谁?许多年没关注美术用品了。看着那些漂亮的、满是洋文的颜料罐,美丽的六棱造型的画笔,瞧瞧当年舍不得消费的好纸那美丽的纹路,再摸摸一块块码放整齐的印章石,哎!如果我能带着这些东西穿越时空送给十六年前的我……我会高兴成什么样?!

买了一瓶茶里王,付钱的时候发现我的兜里竟然有两个一元的假币。一个锈蚀得已经看不清楚花纹,另外一个我根本看不出来真假。但是收银员隔着一米远,手都没有接触这枚硬币就知道是假的,实在让人佩服。在阳光下比对了半天,才在侧面发现一条不容易发现的磨痕。靠,昨天家妹还在说没见过假硬币,今天就让我碰见俩!心情郁闷了一下。

采购了DVD盘片,取了“机要相片”,天色虚伪地暗了下来,装出一副即将下雨的慈悲摸样,但是空气里依然是让人窒息的热。宽阔的、貌似可以一往无前的马路,在闷热的空气里一直堵到了家门口。装在这个滚烫铁盒子里的人们一言不发,热的折磨让他们都进入了另一种状态,这状态象极了“冬眠”。

八年便秘,今朝得解!

一直以来,我都是有问题的。从小时候的问题儿童、问题学生、问题少年,到现在的问题青年。再过几十年,我几乎肯定会成为一个问题老头。

这个“问题”并不是指我本身存在很多匪夷所思的特质(至少不是太明显),而是我对于很多事情都会有疑问,产生很多问题,从而有想去解开疑惑的冲动。然而,我的肉体一直是处在懒惰主义的掌控之中,所以这种冲动总是无法产生付诸行动的力量。这感觉,就好象是便秘。借用一句淫荡的歌词:心中充满欲望,身体没有力量。

远在上世纪的1997年,我就知道ACCESS是一个新生的数据库软件,他比当时风靡的FOXPRO更容易上手,而且更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按照行为惯例,我买了一本书《ACCESS97中文版易学易用专辑》,准备好好学习学习。可能当时第一章都没看完,实在受不了作者象老太太一样唠叨地讲述操作过程,于是这本书立刻成为了书架上的装饰品,他的作用只是把书架撑得更紧一些。

最近碰上了一件需要用数据库解决的问题:把计算机配置登记表与维护记录进行电脑管理。事情算大也不大,算小也不小。程序员觉得没必要,普通维护人员搞不懂我的用意,新兵蛋子宁愿看漫画也不愿意去学习一点新东西……。一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活我干了。

从书架上把这位老朋友请下来的时候,我惊讶于他的青春风采:八年没见面,他还是那么年轻。封面上的红色还是那么娇艳,兰色还是那样的纯净,紫色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即使是内页也没有发黄的迹象。他这样努力地葆住青春风采,是不是对于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的不甘心?

现在来看这本书,写得确实不怎么样,难怪我当年会将他束之高阁。不过咬紧牙关啃下来,确实解开了很多疑惑。书中介绍的虽然是ACCESS97,但是与现在的ACCESS2003并无本质区别,书中介绍的特性、限制一点都没变,联想到十几年如一日的WORD、EXCEL,不禁对牛逼的微软暗挑大拇指:产品结构、体系设计得真完善(或者:真会骗钱)。

经过几天的翻阅,我的计算机登记维护数据库也建成了,并且开始考虑人机界面如何更容易使用的问题。经过几天的阅读,对数据库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悬了八年的疑问终于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我的感觉就好象便秘的人突然听见连续发出的丁冬水声,或者憋了N久的一泡尿,终于为它找到一个洁白的归宿,啊~心情就好象现在的天气一样:爽。

关于面的随想

我要说的面,不是指“面粉”的“面”,也不是用作形容词的“面”,我要说的就是单纯的面。如果你还不明白就举例子说吧:宽切面、挂面、龙须面、荞麦面、蝴蝶面、苦瓜面、鸡蛋面、云吞面、拉面、湿面、方便面……,简单而复杂、变化多端的“面”。“条”和“片”是他们存在的基本样式。

记得小时候只有在粮店里才有面卖,而且品种只有一个:宽切面。如果要吃再高级一些的面,就要等到过年节了,一碗细如头发丝的挂面,那是“高档”的象征,面对一碗热挂面你不能犹豫,因为它很快会吸水变稠,最后化为一碗难以下咽的糊羹。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会儿,吃饼干和面条表示着一种待遇。不是特权,是待遇。比如招待远道来的客人,秤砣蛋煮面;对于生病不想吃饭的病人,秤砣蛋煮面;给家里的老人偶尔改善下伙食,秤砣蛋煮面;赶上过生日,秤砣蛋煮面……。遇上人多的时候,每人一个秤砣蛋显得非常奢侈,狡猾的大人们就把几个蛋搅散了和在面里,于是皆大欢喜。

面也是那时候唯一的加餐辅助食品。爸爸所在的工厂晚上加班,据说没有加班费,只是每人一碗肉丝面。那时候我觉得加班是件幸福的事情。那可是“肉丝面”啊,在我心目中,那满碗都是肉丝切成的面条,那该有多过瘾!以至于后来吃“肉丝面”的时候让我失望之极,肉丝确实是有肉丝,只不过他们喜欢躲在面条里和我捉迷藏,费好大劲扒拉出几根肉丝,不仅没有解馋反倒把馋虫勾了起来。从不挑食的爸爸惟独不爱吃面条,大概就是那时候加班吃面造成的吧。

没有进学校以前我经常跟妈妈一起上班,中午偶尔也会吃面条、烤馒头。那面条在印象里是极其难吃的,什么添加物也没有,碱味非常重,里面撒的葱花也是我极其讨厌的东西,每每吃到这样香气袭人,却没有任何嚼头的玩意,我都有种上当的感觉。为了给无味的面条增加一些卖点,妈妈会去工厂后面的老树缝隙里找一些木耳加在面条里,虽然依旧是没有吸引力,不过那时候觉得说出真实的感受实在是大逆不道,所以有时也会附和着,象大餐一样的把面条吃掉。除了香葱、木耳,加在面里的作料还有“鲜辣粉”。现在想起来这产自上海的东西大概是味精和胡椒粉再加上点八角香料搅拌而成的,确实有味道。有味道是有味道,可是作用和香葱一样:鼻子过瘾嘴巴受罪。比香葱强的是有发汗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会临时充当一下感冒药的角色。

大概是在炉灶前看多了煮面的过程,所以我第一个学会的觅食技能就是煮面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不会煮面的人,因为这实在是傻瓜都会做的事情(这么说似乎在骂自己?)。把水烧开,放面下去,抄两下,等面软乎了以后加盐放酱油,挑着感觉彻底熟了便关火,面就煮得了。小学里唯一一次野炊,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捡树枝煮面条。多么简单的事情,可偏偏如今有些二十好几的人还真有不会煮面的。好好一把面能煮成纠缠在一起的生面疙瘩,你说,是不是引人鄙视?

宽切面盛行了一段时间后,粮站有了波纹面卖。其实波纹面和后来出现的方便面很接近,煮沸三分钟就可以吃。印象里记得特别的鲜,口感也不同。那时候奶奶还在世,第一包波纹面就是她带回来的。塑料袋子的反面画着向导图,画着一只锅子烧水、如何下面、煮面的全工程。奶奶对说明中的烹煮方式总是带着一些怀疑,“就煮三分钟?”于是看着时钟煮水、下面、捞面……。至于她对波纹面味道的评价,我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按照我们家的家风,大概是一些“不过如此”、“哪里要卖这么贵”、“还可以”之类略带不满的中性评价吧。

路口馆子店里的湿面在印象里特别好吃,大概是和清汤在一个锅里煮的原因吧,煮出来的面和清汤一个味道。那时候我最馋的东西就是那么几样:小笼包、饺子、清汤、湿面、锅贴包子。现在除了饺子还能碰到几家象样的口味,其他几项简直就让人无法忍受。小笼包基本上是拿机器擀的面皮包速冻肉丸子;清汤早已经被标准得象护士帽一样的馄饨取代,即使偶尔碰到一家有传统的清汤卖,基本上也是煮得一碗分不清面皮还是抹布碎屑的东西;锅贴包子就更别说了,大个的、包着韭菜肉馅的锅贴包子在很多同龄人的记忆中都已经被抹去,1993年在系马桩菜场看见一对老夫妇摆过一个专卖锅贴的摊,自那以后就在也无缘得见。

慢慢地,面就不再是特殊食品了。奶奶那时候已经过世,由于工厂转产的原因妈妈开始倒班,爸爸工作的地点离家远了很多,而学校搞基建只上半天课。于是面条成了我和妹妹的主食。后来实在是吃伤着了,对面条总是有难以下咽的感觉。从小保持的豆芽菜身材那时候越发地明显,没事的时候可以数排骨玩。妹妹热衷于往肚子里灌满水,然后晃一晃腰,真的能听到水壶一般的声音。

“康师傅”大行其道的时候,妈妈对它的广告词提出了意见。因为按照南昌话的规矩,说什么什么“看得见”是句反讽的语气格式。比如:“张三那个儿子有良心都看得见”,意思就是张三那个儿子肯定是没良心的;又如“这样的人家能出大学生那是看得见”,意思是这家决不可能出产一个大学生。所以“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就被我妈曲解成了:这一定是一碗不好吃的面。第一碗“康师傅”是爸爸带回家的,那似乎是南昌到九江的“庐山号”列车上的赠品(或者是旅途中买了没来得及吃的晚餐)。打开盖子后我就失望了,广告上、包装上那诱人的大块牛肉一片也没见着。于是爸妈照例地对广告表示一番不信任。后来在面汤里捞到一颗牛肉粒的时候,竟然有一些惊喜和感动:“真的有牛肉也!”现在想起来,似乎有点傻傻的感觉!

无论怎么不喜欢,面是厨房少不了的东西,不常备一点心里总是不塌实。方便面慢慢成了不健康食品的代名词,经常吃方便面成了让人叹息的事情。但是遇上晚上赶图案作业,方便面也是少不了的,与火腿肠的搭配简直是黄金搭档。不管是否喜欢,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发展到今天,面本身的花样已经有点创意枯竭,无非就是做得更细或者做得更粗,粗的叫“宽心面”,细的叫“龙须面”;做得长一些或者做得短一些,长的是“长寿面”,短的是“娃娃面”;加了料包的叫“懒汉面”,加了分量的叫“家常面”。虽然发展迟滞,这两年品牌的更迭却非常快。传统筒装面条以前都是南昌的“绿叶”一统天下,到了2004年左右大超市里满是“金健”的身影,如今位置已经被江西本土的“春丝”替代。

除了常见的那种笔直的面条外,有两种超市货架上的新面孔值得推荐尝试一下。首先是“鸡蛋云吞面”,面条很宽,黄澄澄的样子拢成团,一个包装是四块面饼,主要特点是经煮不烂,熟了的面放在碗里不容易起糊,口感不错。随便跟什么作料配合都很有卖相;另外一种是“蝴蝶面”,面片本身是和口香糖相似的一块白面片,捏成了一个蝴蝶结的样子。同样是是经煮不烂的特色,样子比较有趣。吃的时候用勺而不是用筷子,方便小孩子自己吃。我最喜欢的是买点涮羊肉片与蝴蝶面和在一块煮,撒上胡椒面后跟吃火锅一个味道。只是夏天买到好的涮羊肉片比较困难,在麦德龙要想买到一个月以内出产的包装要碰点运气,在沃尔玛虽然日期新鲜但是肉不好看,白多红少,至于在华联这样的超市买的羊肉片,虽然便宜但是筋太多简直没法吃。而且据我的购买经验,蝴蝶面只有在百大的连锁店里才有销售,别的超市没有见过,所以要把料买齐还满困难。由于吃得少,就越发想象得好吃了。

方便面基本没什么大变化。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统一拌面”,拌完之后到处都是香气,后来发现在办公室留下这么重的气味似乎有点不妥就再也没吃过了;“统一拉面”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便面,面条够筋道,粗粗白白的比较结实,吃在嘴里有吃磅针毛线的感觉,就连我爸对面条不感兴趣的人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五谷道场”是最近广告做得很凶的品牌,价格和统一拉面相当。卖点是号称非油炸,所以毒素很少。但是根据科普文章介绍这是偷换概念,其实长时间风干的方便面更容易产生毒素。让我反感的是它的过度包装,一层塑料袋套一层塑料袋的让人很不舒服,里面带的一张刮奖卡还要通过发短信才能参与,万一被害了话费就完蛋了。面本身来说还可以,主要是汤比其他方便面的地道一些,但是由于我买的是辣味的不敢多喝,清淡口味可能会好很多。吃面的时候我看着“五谷道场”几个字凡起了嘀咕:“道场”这个词总让我想起轮回法事,而头里加上“五谷”两字,那不成了“五谷轮回之……”?!哎,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想多余的事情啦;曾经有一种“泰师傅”泰国风味的酸辣方便面很来事,酸酸微辣的感觉,特别带劲。但是我想尝第二回的时候就没有卖了,但愿不是因为卫生问题被限令停产了才好,如今吃点东西真让人放心不下;另外两个大品牌“华龙”和“今麦郎”一直没有尝试过。“华龙”的形象代言人付笛声,我一见他就好象一块猪油顶在了喉咙,加上“洗洗更健康”,你说我看见方便面的汤汤水水会产生什么反应?“今麦郎”弹面的广告口号简直没法听:“痰的好,痰的妙,痰的味道呱呱叫!”反胃效果都赶上恶心故事了~。

有一段时间,清真拉面馆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拉面、削面、面片,加上一点香菜,不论是煮、炒都好吃。但是有一次,很不幸我看见了他们的原料储藏箱,自打那时候起……你知道处女座的人是有洁癖的,所以应该很好理解我的痛苦吧。南昌市珠宝街的那家炒面馆是我所见过的最牛B的面馆之一,中午一点多都能看到排队等面的顾客,有的人找不着座位就捧着一只大青碗蹲在马路边上吃,自从搬了新店,生意似乎淡了一些。但是上次去吃,照样还是有很多开摩托车专门来吃面的老主顾,“牛肉面,加面加料”“肠面,加面加料”“加一碗猪肝汤”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店里也卖粉,但是我个人觉得多数人还是冲着面来的。那种带酱汁的炒面方法,即使让你站在灶台前看,你也学不去,邪了门了。

与面搭配的辅料里,鸡蛋我是坚决不考虑的,原因是吃伤着了,都吃了三十年了。花生酱是拌面不错的选择,香,那是太香了,特别是带颗粒的那种,加上酱油、自制的泡椒……好吃得停不了口,不过据说花生酱吃多了长赘肉……;李锦记拌面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包装上还有建议面食谱,不过一小罐才够拌我一个人吃的分量,有点……那个;火腿肠现在品种太多,什么口味都有,我的经验是无论什么口味,只要在下面前就把火腿肠放在汤里煮,出来的货色就肯定错不了,入味、爽脆,不煮两根都不够吃;最便宜实惠的料要算牛油火锅底料了,出来的面别提多带劲,而且价格也便宜,一大袋才几块钱,只是我后来担心这种底料的来源别是跟电视上那样……;最地道、最放心的要算是鸡肉煮面了,汤汁鲜美又能过肉瘾,撒几勺胡椒面下去还能治感冒,边擦汗边啃肉,末了再干了一碗鲜美的鸡汤,还有比这更过瘾的事情吗?!

哎呀,时间到饭点了,该去觅食了,再这么胡乱想下去胃可受不了。

小事情带来的幸福感

裤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小眼,大概是跟办公室那张锋利得可以切西瓜的电脑桌有关吧。妈试着补了补,得,更明显了,好象一只粘在裤子上的蛆。不得已上街买条新裤子吧!别的地方我也找不着门,于是昨天晚上我直接奔了沃尔码,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站在一旁唠叨的导购小姐。

也不过年也不过节的,沃尔玛的人却非常多,似乎是憋了一个农历七月十五,需要在这个晚上释放一下购物激情。习惯了在城乡交接地带的生活,发现城里的环境、节奏很不适应。抓耳挠腮选了条灰色条纹的裤子,再捎带了几样货品就匆忙去排长龙了。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没有?犹太人被押着进集中营就是这个样子。好不容易给完了钱,修改裤腿的服务站又站满了人。没办法,等!等到服务员同志面带微笑把裤子交还给我的时候,我已经在这站了半个多小时。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裤子改得还不错,我也只得冲她笑笑。

前面的出口围了一大圈人,据说小票满58元有小礼物赠。我没看到有卖场海报介绍活动内容,但是既然这么多人围在这,肯定错不了。反正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干脆凑个热闹。

站在我身旁的似乎是一对母女。妈妈把小票塞在小女孩手里,小女孩很努力地踮起脚伸长手,想把小票凑得离服务员阿姨更近一点。我觉得这实在没必要,大人挤就挤一下,干吗把孩子也拉进来?柜台里那位戴着厚边眼睛的服务员阿姨倒也不急,眼睛都不带瞅一下这些举着小票的人们:“急什么呀,围这么多人干什么呀,就那么个小东西值得你们挤吗?明天来吧。”然后自顾自的给一些纸盒绑绳子。这时候我看见身旁的这位母亲拍拍小女孩的肩膀,让她再努力些把票伸过去。难道她没听到服务员已经不耐烦了,还催自己的孩子往前挤?有这样的家长么?正当我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回过身来,冲着她的妈妈打起了哑语……天啊,她真的是一位聋哑人。服务员小姐还在抱怨:“就这么个东西,要它干什么呀!”我真想冲她吼一声:“是烂东西你们沃尔玛还往外送?”但是我是真的中国人,所以我能忍。终于,她接过了小女孩递过去的小票,就在要登记号码的时候,她似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问题,眉毛一锁,用上臂狠狠的把小票拍在小女孩和那个聋哑妈妈面前:“买满58元才来!”声色俱历。那个说不出话的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拿着小票匆匆走开了。

我想那个小姑娘一定会很失望,那个聋哑女人一定会因为在这样的场面下无法发声而感到郁闷。而赠品是个什么呢?只是一个小小的紫外线验炒器。当我拿着这个绿色的塑料玩意踏上下楼扶梯的时候,想着刚才那对母女,心里真不是滋味。

突然,我看见刚才那对母女似乎正在大厅的出口处等人,小姑娘在风幕机下一个人转着圈。生性不爱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我鼓起勇气走过去,把手里这个小玩意递给了她。她不知所措地把手反到身后,望望我,又看着他的妈妈。我冲她的妈妈笑笑,摆摆手,表示没关系的。聋哑女人有点惊讶,然后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急急冲着小女孩翘动了几下大拇指,小姑娘接过了我的礼物,冲着我小声说了句“谢谢”。我感觉得到她们的心情至少会有那么一点惊喜,不是因为这样一个小礼物有多么贵重,而是因为有人注意到了他们的特殊,给予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关注。

其实在那一刻,我比她们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