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广标准的困难”主要是再次分析了web标准为何在技术上是一回事,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另一回事。作者回顾了web浏览器的转型,分析了专业设计人员的现状,为什么标准容易让人失去兴趣,以及一些竞争方式,比如FLASH。
这些问题都是我曾有过的想法或者是很显而易见的问题,看上去象一个领导干部在做总结发言,句句都说在点子上,看人觉得解渴,并且对这些让人迷惘的问题有望得以解决产生了兴趣。
“如果没有工具,许多专业的设计师将无法建立一个基本的网站。”对照这话检查自己,如果用记事本,如果我能把那些模糊的标签确认一下,那么还是能做出一个基本的网站的,只是这样的网站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不过可以自我安慰的是,90%以上的设计师在这一点上不会做得比我更好。“你不需要手工制造一辆汽车,那为什么你要手工写代码建造网站呢?”
对于商业公司之间的争斗,作者的比喻是“狗咬狗”和“狗买其他的狗公司,目的只为了将它们赶出商业竞争”,回想起ADOBE与MACROMEDIA之间的竞争,不正被作者言中吗?不知道这种犀利的比喻,是否会引起大老板们的不快,我看着是比较过瘾的。
另外针对标准和美观的问题,作者明确了:WEB标准对站点的外观和感觉没有做任何限制,WEB标准只是保证站点为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平台工作。这话很有道理。就以往的经验看,一个作品是否优秀,主要的其实不是他的载体、手段。比如优秀的音乐,并不在乎演奏他的乐器是什么;优秀的绘画并不在乎他是在岩洞里还是画布上,用的是石块还是画笔;优秀的电影并不在乎是否是黑白还是彩色,是否使用了电脑特技。以这个观点看WEB设计,是否符合标准,并不是能否产生优秀作品的先决条件。就个人的观点看,美观典雅的代码无疑是WEB作品的另一种风韵,只不过这种美只有少数人能体会到。
第一次接触WEB设计是在1997-1998年左右,那个为建行内部网做的小测试,那之前我只知道JPG很牛,没想过GIF其实也很优秀,甚至不知道GIF可以是动态的。看到那个经典的“WELCOME”彩色GIF图标和翻书的GIF图片,甚至真的认为如程序员同事所说,所有动的东西那是需要写脚本才能实现的。那时我找遍了F-PAGE的菜单,也找不出排版的标记,直到靠另存别人的网页才发现:灵活的排版少了表格就无法实现。后来,第一次体会CSS带来的12PX宋体字兴奋不已,但随后发现IE3访问网易会出现字符重叠,给管理员留言,答复是“升级你的浏览器,我们不支持IE3(似乎是ie3.02)”,这简直是个可笑的答案。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了,CSS的书我也早有准备,但是一直以来这些新技术都不是那么完善稳定,让人觉得泄气。对DIV标签的认识还只限于dreamweaver早期版本的绝对定位层的应用中,那在我看来是无用的技术。
看书中所介绍的情况看,浏览器和编辑工具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似乎现在应该是执行标准的时机了,但愿IE7不要又出现什么非标准的情况。听说它会开始支持没有完全标准化的中文域名,但愿不要把这种独断专行带进WEB页面的解释中来,否则对WEB标准的进展又是一大伤害。
“我们没预算,也没抱太大希望,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成功了。”作者对web标准组织所做的事情做了这样的表述。也许这就是“水到渠成”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