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人因为刘德华而跳海死了,这是最近两天常看到的一个新闻标题。其实这个老人为女儿卖肾追星的故事以前就有所耳闻,现在听到他跳海的消息,我想他一定是以死相劝那个混帐女儿。哪晓得今天一看他的遗书,竟然是因为刘德华不愿意私下约会他的女儿,他气愤不过才走此绝路。糊涂到这份上的老爹也确实算得上奇闻一件,对女儿宠溺到这样地步的父母也真是举世无双,这么混帐的女儿……也许有很多。
还是这两天,张学友演唱会的“人造新闻”渐多。表面看上去是新闻,其实是报纸惯用的软文广告,因为每个新闻后都有票价信息和订购电话,这种手法我是看太多了。一会儿“高价票遭抢购,低价票已售完”,一会儿“烧票也不降价”,仔细分析下新闻内容,其实这种宣传伎俩很原始很粗糙,文字水平非常低劣,我甚至觉得它表现了主办方的一种胆怯。但是有迹象表明,微妙的群体心理开始起了作用。我很难相信这样号称全世界巡演几十场的“生产线演唱会”能有多高水准,也非常怀疑这比上海同档次演唱会都高出许多的票价能得到多少认同。现在我比张学友的FANS更关心这场演唱会的后续报道,当利益与媒体脱钩后,记者会在报纸上写些什么呢?电视、报纸等媒体一方面以人民权利卫士自居,一方面为了钱而一直做着下三烂的事情。记得少年儿童时期听过一个广播剧,是一些很有名的配音演员做的,内容就是揭露一个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伪善的本质。剧终那个丑态百出的记者抓到了救命稻草,高声喊着公平正义扬长而去,而掌握真相的人却有口难辩。那时候听得真是震撼啊。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恶。也许哪天你看到“媒体的良心”,不要太过感动,那是因为媒体的利益碰巧与正义路过,或者根本就没有利益,媒体想让这种没利益的事情为自己的名誉带来一点利益。
有人管张学友、刘德华作歌神、情圣,其实我高中的时候就发觉他们的本质名称应该叫做“产品”。张学友写过几首歌?填过几回词?作为一个产品,他的趣闻、花边,有几个不是杜撰的?真实的他谁能真正了解,又有什么必要去了解呢?连他们自己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本家们以歌神、情圣的的名字为商标,聚合了很多优势资源,出了个叫“张学友”或者“刘德华”的产品卖钱而已。自从张学友“爱火花”后几个月出数张唱片开始,我就开始腻味他了,这样出唱片的速度明显就不是个负责的态度。从《吻别》之后,他的演唱就开始弄花腔用鼻子音去九转还魂,全没了《太阳星辰》的清纯,活脱脱就是乐坛油子谭咏麟的样子,而且十几年如一日,已经入了膏肓。刘德华的“圣”更不知道从何说起,演起戏来象填空造句一样格式化,而且这么老了还是个光棍,明显跟我一样的心智不成熟,这种人物俗称情圣?FANS们记错了帐,给他们带来梦想的人不是前台光鲜的明星,真正的织梦人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前段时间杨受成说要把赵薇打造成“一姐”,相信他的话吧,这才是真相,就好象某个国际饮料巨头说“我们下一步将倾力主推白开水为世纪健康饮料”一样,资本说话,落空的几率是很小的。
刚才看见宋丹丹开始卖自己写的书了。不叫《月子》,叫《幸福深处》。大致是一本讲自己三次婚姻的书,并且大曝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是因为自己的一段婚外情,“当时我很孤单,结婚10年,我有了唯一的一次婚外情”言语中带着无辜和不甘。至于为什么要写这些出来卖钱,宋大妈的解释:“如果我不写,对读者是不诚实的,也是有遗憾的。”我CAO,他不告诉老公才是不诚实的,碍别人什么事啊。我还记得她在《寻找回来的世界》中演一失足少女的样子,真TMD的人生如戏。
BBC有个记录片,做过一些关于偶像面孔的分析。主持人看上去好象是《跟我学》里面的那个英国老头。最后几段解说词真是太牛了,大概的意思是说人们本能的会以那些能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人为偶像,并且模仿,这是本能。大多数人认为明星一定比自己知道得更多,而事实上他们什么也不懂,别相信他说的。说完这话,主持人走开了,画面上留下了他自己的大幅海报画像。
偶像崇拜是动物本能,本身并不高尚或者卑劣。但是一个人任由动物本能支配,那就……
老人不是因为刘德华死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死的。
女儿疯狂,全家人为什么一起跟着疯狂?完全是畸形的溺爱。这个女人如此疯狂,完全是有全家给她做坚强后盾。
写的很不错,比BLOG比网站精彩
[handclap],“人们本能的会以那些能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人为偶像,并且模仿,这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