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记

日本人来的那年,姑妈6岁。这次回老家,已经是八十年后了。

我太爷那辈传说是做绸缎生意,在这省城的南大门要道上,守着粱家渡的桥和水路,生意据说不差。家族于是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精心盖了一所当地人眼里十分奢华的大宅子。八十年前日本人来了,飞机一波轰炸下去,宅子没了,整个家族四散逃难。爷爷的一位兄弟就病死在逃难的路上。爷爷这一支来了南昌,虽然距离老家才37公里,但是姑妈再也没回来过,因为自日本人过后,什么都没了。

下了车,在邻村的远房亲戚家休息的时候,老一辈亲戚谈起祖辈的坚忍和艰辛,翻起很多先人的点点滴滴回忆,情绪都很激动。姑妈想起了小时候在亲戚家吃油拌蒸菜的情景,想起了她的姑妈带着她睡觉的情景。很难想像快九十岁的人,回忆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感觉,那大概是她对于平静生活的所有美好记忆了。

20161213-001

绕过亲戚家的大树,走过一段小路,经过一段大堤,就是老家了。

20161213-002

村子里已面目全非,一点八十年前的影子都没有。

20161213-003

村子里的人说,老村子什么都没了,日本人烧了两遍,那个年代的房子经得几下烧呢。姑妈依稀记忆中的池塘缩水得不成样子。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留下的老人大多是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的,死气沉沉的感觉。已经没有人记得日本人来之前的样子,因为人口的城乡转移,村子里几乎没有70岁以上的老人。关于我家老宅子的确切地点已无从考证,只能凭着池塘的大致方位估摸了一下位置,传说中经过十几年精心打造的霸气老宅原址上,现在已经是别人家一个月都不要就盖起来的水泥房。村里甚至连一口老井都没有留下,800块钱就能打一口压水井,谁还要老井呢?

20161213-005

20161213-006

20161213-004

当年的梁家渡大桥已经炸掉,如今是繁忙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在桥墩子下抬头望,一股浓重的后现代派风格,与这个沉默的村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姑妈在原地想了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她问村里人:“这里应该有一座山吧?我记得小时候跟大人跑到山上去躲日本人。”村里人都摇摇头,表示这里没有山。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瞧见了一座已经被挖掉了一半的土山,那大概就是了。陪着我们来的远房亲戚说,那座山一直在开挖,挖了十多年了,周围修桥修路都要从这里取土,也许再过几年,这山也就没了。

老家的枫叶

20161213-008

离开的路上,姑妈走着走着自己就笑了,抬头看到我,笑得更厉害了:“好可笑,越想越好笑。”她关于6岁之前的那些记忆片段,今天一点依据都没找到,感觉就是一场梦,也确实有点尴尬得好笑。大概对于她来说,所有的美好、平静都止步在6岁那年。随后经历的抗日、解放战争、新社会改造、三年自然灾害、十年非常时期、改革开放的生活巨变,都是不平静的日子,这些记忆同样找不到根据,都像是在做梦。

回程的时候才注意到,原来老家离黄马凤凰沟这么近,随后还看到一座牛逼闪闪的加油站路牌……这不是在做梦。

20161213-009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