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萎靡,比赛更烂!

十月一日七点二十分,从新闻里得知七点半会直播《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并且连着要比上七天。俺顿时从沙发里蹦了起来,好家伙,差点漏了这节目。

比赛开始先是罗嗦着一堆规则,然后周涛、毕福剑不忘一个劲地鼓动观众们拨打声讯电话、发短信与节目“互动”,我觉得这场景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段子。一番罗嗦过后,时间过去了十几二十分钟,还没一个选手上台,我对节目的热情都快被那两个“太极”主持人浇熄。

要说,还是人家周涛专业,始终面带笑容,说话不急不缓,也不说错话,也不吃字。旁边那毕福剑时常走神,转过头去咳嗽一下,眼神游移一圈,遇到念电话号码的活全都推给周涛。不过也算不错,换了是我,可能都在半梦半醒之间了。比赛虽说是现场直播,但是经常出现录播的痕迹,经常是一句话才开始说,就突然跳带结束了。

这次比赛分专业和业余两组比赛,由评委实名亮分决定胜负。这次评委阵容可谓“大而不强”,除了候跃文、师胜杰、牛群、冯巩、苏文茂这样的腕,还有一些莫名其妙、不温不火、半拉不老熟的相声演员竟然也当上了评委,而且个个是“国家一级演员”,部分演员(比如赵炎)还冠以“群众评选的‘全国十大笑星’”。印象中这笑星评比都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了吧,敢情这“笑星”也是终身制的,即使十来年都不参加相声演出也没关系。还有那个笑林,在《笑林广播电台》之前之后都没有什么表现,每次表演都要卡拉OK一番他的“唱功”,如今混在农业节目当主持人,这次比赛也坐在了评委的位置上。其他没名堂的演员就不用多说了。

这次比赛还特设了“监评委”,我开始以为这个“监评委”有修正评委评分的权利,没想到原来就是个专门用来串场、念群众来信的摆设。马季、刘兰芳、姜昆坐在那,就好象三尊修成正果的菩萨。“菩萨”中以马季犹为抢眼,师傅“候宝林”的“帅”在他身上找不到一星半点,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双手叉胸前显得很屌的样子,联想到他以前在凤凰卫视的访谈节目中坐没坐相,兴奋起来就往上拉裤管的样子,难道这就是中国相声承上启下的人物、如今的一代宗师?刘兰芳属于友情客串,评书虽然与相声是关系紧密的友邻,但她能坐在“监评委”的位子上肯定是因为曲协主席的特殊身份。姜昆是以政委的身份坐在“监评委”位置上的,由于其特殊的DANG代表身份,所以也不足为奇。

第一天比赛的前三个节目让人心凉。这也叫“专业组”吗?不要说那是相声表演,即使是公共汽车上两老头的闲聊也比他们说的带劲。第四、五个节目才找到点味。第二天的业余组那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只有清华那对选手的段子因为有“新文哏”的风格显得比较引人注意。第三天因为在外面混饭局落下了。第四天的业余组比赛……我都不记得看了没看,即使是看了,也会因为受不了做作掐了台。

昨天,第五天的比赛算是最精彩的了,但是评委的表现又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天津曲协选送的《名门之后》是一段很出色的相声,逗哏演员赵津生的几段学说,让我不禁鼓掌叫好,引来我爹一脸看不懂的表情。这段相声的讽刺也很到位,通过一个司机换的三个老板,揭露了官越小贪得越大的怪现象。全段相声只有最后抖包袱的一瞬间显得有点不干脆,但是好歹抖响了。无论如何,在五对选手中怎么也不会垫底啊。接下来那段毫不避嫌的,第一作者为“马季”的作品,没开始表演我就已经知道他必定是全场最高分了。你想啊,现在候派就等于京派,评委中有80%是属于这个派系的。论辈分、论名声、论资历,综合起来又没有谁能盖过马季去,这次大赛又是评委实名亮分,谁把分数写少了就是公开和马老过不去,谁会做傻事呢?果然,该作品获得了全场最高分,据我估计,本次比赛的头名也应该是他的了。津派相声……唉,朝中无人啊!在相声论坛里,有人建议把10月5日定为“相声耻辱日”,虽然觉得有点过,但是在内心深处是赞同的。

不知道其他的电视比赛是不是也这么烂,这次相声电视比赛是我看过的最不象样子、比赛过程最不合理的一次了。虽然出现了几个不错的段子,认识了不少新人,但是却展现了一出看了让人窝心的活剧,而这种表演对于单纯的相声迷们来说实在是特别别扭的事情。短信敛财、派系斗争、压制能人,甚至把传统相声中开的低级玩笑也当做瑰宝来挖掘,让它们重返舞台,这是相声发展中的阵痛,还是行将覆灭的信号?

“我热爱相声艺术,但我极不喜欢说相声的人”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不少大腕自己也说过。以前我只是听说过一些相声圈内的轶事,这次看电视比赛,算是对这话深有同感了。

(第六场,马季干脆不来……谱大了)

诚实的声音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匈牙利的新闻,他们的牛B总理说:“我们从早到晚都在撒谎……” “我们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所以除了撒谎我们别无选择。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我们这样干蠢事。过去两年里,我们一直在撒谎。很显然,我们说的并不是事实。”这本是一句内部会议上稍带夸张的自我检讨,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到那种愤懑的情绪,以及自责与唤醒的语气。但是很不幸,这些谈话被公布了出来,于是引发了抗议示威活动。

诚实的声音总是让人难以接受。我想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做错的地方是,他应该把这些话放在电视台上演讲,而不是关起门来内部议论。这样做虽然不能减少反对者,但是至少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

不记得哪本心理学的书上说过,一件事情看见的人越多,就越可能被大家忽略,因为大家都会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至少是一位说出了真话的总理,反对他的民众可能不会想到,如果一位敢于检讨、自责的政府被他们这样直接、迅速地赶下台,接下来治理他们国家的将会是个什么样的政府?它一定是个更不透明的领导班子,包含更多的黑幕,而这都拜这些激动的民众所赐。

诚实的声音并不总是受人欢迎的。但是如果讲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的小孩被众人围殴,那么这种惩罚其实也同时加在了那些不愿意听到真话的人身上。

麻了口

南昌话“麻了口”,和北方佬卷着大舌头说的“虱子多了不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三个字显得更精练,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等着处理的业务一层层地在上涨,不时还有要处理的电话会掀起一阵阵小波浪,BOSS说“快快招人吧!”哪那么容易啊!“读书无用论”越来越有客观意义了。老师教的东西烂,学生学得就更烂,很多应聘的都搞不清楚他究竟处于哪个时空中。也许是公司名号没有号召力吧,我是没见过能眼前一亮的伙计。没有可剥削的人,是梦想成为剥削阶级的我的悲哀。

抱怨听多了,好象抱怨就消失了一样。我就好象一头母猪,要应付一群多过我奶头数的小猪。不能把他们饿到抓狂,也没有能力把他们喂饱,就这么半调子撑着。

加班?不,那是很冒傻气的。在你低头做事的时候不得不时而抬头应付一下晚班工友们的惊讶:“还没下班啊!”我想他们会认为我想当劳模吧,好在,我们这里并不曾有评选劳模的传统,所以我可以避了这个嫌。

如果有人问我:“最近忙吗?”我要很小心,得费心思想一想:接下去他会说什么,我该怎么回答?也许我给人的印象太SUPERMAN了,有的要求简直让我有点愤怒,转念一想:这孩子大概太崇拜我了,把我想成手指一转,无所不能。这么一想,就会平静下来,转入无语的状态。大概此时嘬上一口烟会很爽吧?可是那玩意的味道从原始本能上就很排斥;大概从怀里拽出个酒壶来两口也会让人通透一些,可是没菜我是不喝酒的;喝咖啡,火气大容易口腔溃疡;新出的维维豆奶总是容易结疙瘩,已经没买过了……于是只好有事没事去厕所转转。可是厕所门口总会碰见熟人,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从他的眼里似乎能读出他的疑问:这小子的前列腺该不是……。

关于面的随想

我要说的面,不是指“面粉”的“面”,也不是用作形容词的“面”,我要说的就是单纯的面。如果你还不明白就举例子说吧:宽切面、挂面、龙须面、荞麦面、蝴蝶面、苦瓜面、鸡蛋面、云吞面、拉面、湿面、方便面……,简单而复杂、变化多端的“面”。“条”和“片”是他们存在的基本样式。

记得小时候只有在粮店里才有面卖,而且品种只有一个:宽切面。如果要吃再高级一些的面,就要等到过年节了,一碗细如头发丝的挂面,那是“高档”的象征,面对一碗热挂面你不能犹豫,因为它很快会吸水变稠,最后化为一碗难以下咽的糊羹。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会儿,吃饼干和面条表示着一种待遇。不是特权,是待遇。比如招待远道来的客人,秤砣蛋煮面;对于生病不想吃饭的病人,秤砣蛋煮面;给家里的老人偶尔改善下伙食,秤砣蛋煮面;赶上过生日,秤砣蛋煮面……。遇上人多的时候,每人一个秤砣蛋显得非常奢侈,狡猾的大人们就把几个蛋搅散了和在面里,于是皆大欢喜。

面也是那时候唯一的加餐辅助食品。爸爸所在的工厂晚上加班,据说没有加班费,只是每人一碗肉丝面。那时候我觉得加班是件幸福的事情。那可是“肉丝面”啊,在我心目中,那满碗都是肉丝切成的面条,那该有多过瘾!以至于后来吃“肉丝面”的时候让我失望之极,肉丝确实是有肉丝,只不过他们喜欢躲在面条里和我捉迷藏,费好大劲扒拉出几根肉丝,不仅没有解馋反倒把馋虫勾了起来。从不挑食的爸爸惟独不爱吃面条,大概就是那时候加班吃面造成的吧。

没有进学校以前我经常跟妈妈一起上班,中午偶尔也会吃面条、烤馒头。那面条在印象里是极其难吃的,什么添加物也没有,碱味非常重,里面撒的葱花也是我极其讨厌的东西,每每吃到这样香气袭人,却没有任何嚼头的玩意,我都有种上当的感觉。为了给无味的面条增加一些卖点,妈妈会去工厂后面的老树缝隙里找一些木耳加在面条里,虽然依旧是没有吸引力,不过那时候觉得说出真实的感受实在是大逆不道,所以有时也会附和着,象大餐一样的把面条吃掉。除了香葱、木耳,加在面里的作料还有“鲜辣粉”。现在想起来这产自上海的东西大概是味精和胡椒粉再加上点八角香料搅拌而成的,确实有味道。有味道是有味道,可是作用和香葱一样:鼻子过瘾嘴巴受罪。比香葱强的是有发汗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会临时充当一下感冒药的角色。

大概是在炉灶前看多了煮面的过程,所以我第一个学会的觅食技能就是煮面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不会煮面的人,因为这实在是傻瓜都会做的事情(这么说似乎在骂自己?)。把水烧开,放面下去,抄两下,等面软乎了以后加盐放酱油,挑着感觉彻底熟了便关火,面就煮得了。小学里唯一一次野炊,大家基本上都是在捡树枝煮面条。多么简单的事情,可偏偏如今有些二十好几的人还真有不会煮面的。好好一把面能煮成纠缠在一起的生面疙瘩,你说,是不是引人鄙视?

宽切面盛行了一段时间后,粮站有了波纹面卖。其实波纹面和后来出现的方便面很接近,煮沸三分钟就可以吃。印象里记得特别的鲜,口感也不同。那时候奶奶还在世,第一包波纹面就是她带回来的。塑料袋子的反面画着向导图,画着一只锅子烧水、如何下面、煮面的全工程。奶奶对说明中的烹煮方式总是带着一些怀疑,“就煮三分钟?”于是看着时钟煮水、下面、捞面……。至于她对波纹面味道的评价,我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按照我们家的家风,大概是一些“不过如此”、“哪里要卖这么贵”、“还可以”之类略带不满的中性评价吧。

路口馆子店里的湿面在印象里特别好吃,大概是和清汤在一个锅里煮的原因吧,煮出来的面和清汤一个味道。那时候我最馋的东西就是那么几样:小笼包、饺子、清汤、湿面、锅贴包子。现在除了饺子还能碰到几家象样的口味,其他几项简直就让人无法忍受。小笼包基本上是拿机器擀的面皮包速冻肉丸子;清汤早已经被标准得象护士帽一样的馄饨取代,即使偶尔碰到一家有传统的清汤卖,基本上也是煮得一碗分不清面皮还是抹布碎屑的东西;锅贴包子就更别说了,大个的、包着韭菜肉馅的锅贴包子在很多同龄人的记忆中都已经被抹去,1993年在系马桩菜场看见一对老夫妇摆过一个专卖锅贴的摊,自那以后就在也无缘得见。

慢慢地,面就不再是特殊食品了。奶奶那时候已经过世,由于工厂转产的原因妈妈开始倒班,爸爸工作的地点离家远了很多,而学校搞基建只上半天课。于是面条成了我和妹妹的主食。后来实在是吃伤着了,对面条总是有难以下咽的感觉。从小保持的豆芽菜身材那时候越发地明显,没事的时候可以数排骨玩。妹妹热衷于往肚子里灌满水,然后晃一晃腰,真的能听到水壶一般的声音。

“康师傅”大行其道的时候,妈妈对它的广告词提出了意见。因为按照南昌话的规矩,说什么什么“看得见”是句反讽的语气格式。比如:“张三那个儿子有良心都看得见”,意思就是张三那个儿子肯定是没良心的;又如“这样的人家能出大学生那是看得见”,意思是这家决不可能出产一个大学生。所以“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就被我妈曲解成了:这一定是一碗不好吃的面。第一碗“康师傅”是爸爸带回家的,那似乎是南昌到九江的“庐山号”列车上的赠品(或者是旅途中买了没来得及吃的晚餐)。打开盖子后我就失望了,广告上、包装上那诱人的大块牛肉一片也没见着。于是爸妈照例地对广告表示一番不信任。后来在面汤里捞到一颗牛肉粒的时候,竟然有一些惊喜和感动:“真的有牛肉也!”现在想起来,似乎有点傻傻的感觉!

无论怎么不喜欢,面是厨房少不了的东西,不常备一点心里总是不塌实。方便面慢慢成了不健康食品的代名词,经常吃方便面成了让人叹息的事情。但是遇上晚上赶图案作业,方便面也是少不了的,与火腿肠的搭配简直是黄金搭档。不管是否喜欢,这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发展到今天,面本身的花样已经有点创意枯竭,无非就是做得更细或者做得更粗,粗的叫“宽心面”,细的叫“龙须面”;做得长一些或者做得短一些,长的是“长寿面”,短的是“娃娃面”;加了料包的叫“懒汉面”,加了分量的叫“家常面”。虽然发展迟滞,这两年品牌的更迭却非常快。传统筒装面条以前都是南昌的“绿叶”一统天下,到了2004年左右大超市里满是“金健”的身影,如今位置已经被江西本土的“春丝”替代。

除了常见的那种笔直的面条外,有两种超市货架上的新面孔值得推荐尝试一下。首先是“鸡蛋云吞面”,面条很宽,黄澄澄的样子拢成团,一个包装是四块面饼,主要特点是经煮不烂,熟了的面放在碗里不容易起糊,口感不错。随便跟什么作料配合都很有卖相;另外一种是“蝴蝶面”,面片本身是和口香糖相似的一块白面片,捏成了一个蝴蝶结的样子。同样是是经煮不烂的特色,样子比较有趣。吃的时候用勺而不是用筷子,方便小孩子自己吃。我最喜欢的是买点涮羊肉片与蝴蝶面和在一块煮,撒上胡椒面后跟吃火锅一个味道。只是夏天买到好的涮羊肉片比较困难,在麦德龙要想买到一个月以内出产的包装要碰点运气,在沃尔玛虽然日期新鲜但是肉不好看,白多红少,至于在华联这样的超市买的羊肉片,虽然便宜但是筋太多简直没法吃。而且据我的购买经验,蝴蝶面只有在百大的连锁店里才有销售,别的超市没有见过,所以要把料买齐还满困难。由于吃得少,就越发想象得好吃了。

方便面基本没什么大变化。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统一拌面”,拌完之后到处都是香气,后来发现在办公室留下这么重的气味似乎有点不妥就再也没吃过了;“统一拉面”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便面,面条够筋道,粗粗白白的比较结实,吃在嘴里有吃磅针毛线的感觉,就连我爸对面条不感兴趣的人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五谷道场”是最近广告做得很凶的品牌,价格和统一拉面相当。卖点是号称非油炸,所以毒素很少。但是根据科普文章介绍这是偷换概念,其实长时间风干的方便面更容易产生毒素。让我反感的是它的过度包装,一层塑料袋套一层塑料袋的让人很不舒服,里面带的一张刮奖卡还要通过发短信才能参与,万一被害了话费就完蛋了。面本身来说还可以,主要是汤比其他方便面的地道一些,但是由于我买的是辣味的不敢多喝,清淡口味可能会好很多。吃面的时候我看着“五谷道场”几个字凡起了嘀咕:“道场”这个词总让我想起轮回法事,而头里加上“五谷”两字,那不成了“五谷轮回之……”?!哎,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想多余的事情啦;曾经有一种“泰师傅”泰国风味的酸辣方便面很来事,酸酸微辣的感觉,特别带劲。但是我想尝第二回的时候就没有卖了,但愿不是因为卫生问题被限令停产了才好,如今吃点东西真让人放心不下;另外两个大品牌“华龙”和“今麦郎”一直没有尝试过。“华龙”的形象代言人付笛声,我一见他就好象一块猪油顶在了喉咙,加上“洗洗更健康”,你说我看见方便面的汤汤水水会产生什么反应?“今麦郎”弹面的广告口号简直没法听:“痰的好,痰的妙,痰的味道呱呱叫!”反胃效果都赶上恶心故事了~。

有一段时间,清真拉面馆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拉面、削面、面片,加上一点香菜,不论是煮、炒都好吃。但是有一次,很不幸我看见了他们的原料储藏箱,自打那时候起……你知道处女座的人是有洁癖的,所以应该很好理解我的痛苦吧。南昌市珠宝街的那家炒面馆是我所见过的最牛B的面馆之一,中午一点多都能看到排队等面的顾客,有的人找不着座位就捧着一只大青碗蹲在马路边上吃,自从搬了新店,生意似乎淡了一些。但是上次去吃,照样还是有很多开摩托车专门来吃面的老主顾,“牛肉面,加面加料”“肠面,加面加料”“加一碗猪肝汤”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店里也卖粉,但是我个人觉得多数人还是冲着面来的。那种带酱汁的炒面方法,即使让你站在灶台前看,你也学不去,邪了门了。

与面搭配的辅料里,鸡蛋我是坚决不考虑的,原因是吃伤着了,都吃了三十年了。花生酱是拌面不错的选择,香,那是太香了,特别是带颗粒的那种,加上酱油、自制的泡椒……好吃得停不了口,不过据说花生酱吃多了长赘肉……;李锦记拌面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包装上还有建议面食谱,不过一小罐才够拌我一个人吃的分量,有点……那个;火腿肠现在品种太多,什么口味都有,我的经验是无论什么口味,只要在下面前就把火腿肠放在汤里煮,出来的货色就肯定错不了,入味、爽脆,不煮两根都不够吃;最便宜实惠的料要算牛油火锅底料了,出来的面别提多带劲,而且价格也便宜,一大袋才几块钱,只是我后来担心这种底料的来源别是跟电视上那样……;最地道、最放心的要算是鸡肉煮面了,汤汁鲜美又能过肉瘾,撒几勺胡椒面下去还能治感冒,边擦汗边啃肉,末了再干了一碗鲜美的鸡汤,还有比这更过瘾的事情吗?!

哎呀,时间到饭点了,该去觅食了,再这么胡乱想下去胃可受不了。

小事情带来的幸福感

裤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小眼,大概是跟办公室那张锋利得可以切西瓜的电脑桌有关吧。妈试着补了补,得,更明显了,好象一只粘在裤子上的蛆。不得已上街买条新裤子吧!别的地方我也找不着门,于是昨天晚上我直接奔了沃尔码,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站在一旁唠叨的导购小姐。

也不过年也不过节的,沃尔玛的人却非常多,似乎是憋了一个农历七月十五,需要在这个晚上释放一下购物激情。习惯了在城乡交接地带的生活,发现城里的环境、节奏很不适应。抓耳挠腮选了条灰色条纹的裤子,再捎带了几样货品就匆忙去排长龙了。

看过《辛德勒的名单》没有?犹太人被押着进集中营就是这个样子。好不容易给完了钱,修改裤腿的服务站又站满了人。没办法,等!等到服务员同志面带微笑把裤子交还给我的时候,我已经在这站了半个多小时。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裤子改得还不错,我也只得冲她笑笑。

前面的出口围了一大圈人,据说小票满58元有小礼物赠。我没看到有卖场海报介绍活动内容,但是既然这么多人围在这,肯定错不了。反正已经晚上九点多了,干脆凑个热闹。

站在我身旁的似乎是一对母女。妈妈把小票塞在小女孩手里,小女孩很努力地踮起脚伸长手,想把小票凑得离服务员阿姨更近一点。我觉得这实在没必要,大人挤就挤一下,干吗把孩子也拉进来?柜台里那位戴着厚边眼睛的服务员阿姨倒也不急,眼睛都不带瞅一下这些举着小票的人们:“急什么呀,围这么多人干什么呀,就那么个小东西值得你们挤吗?明天来吧。”然后自顾自的给一些纸盒绑绳子。这时候我看见身旁的这位母亲拍拍小女孩的肩膀,让她再努力些把票伸过去。难道她没听到服务员已经不耐烦了,还催自己的孩子往前挤?有这样的家长么?正当我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回过身来,冲着她的妈妈打起了哑语……天啊,她真的是一位聋哑人。服务员小姐还在抱怨:“就这么个东西,要它干什么呀!”我真想冲她吼一声:“是烂东西你们沃尔玛还往外送?”但是我是真的中国人,所以我能忍。终于,她接过了小女孩递过去的小票,就在要登记号码的时候,她似乎发现了一个惊天大问题,眉毛一锁,用上臂狠狠的把小票拍在小女孩和那个聋哑妈妈面前:“买满58元才来!”声色俱历。那个说不出话的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拿着小票匆匆走开了。

我想那个小姑娘一定会很失望,那个聋哑女人一定会因为在这样的场面下无法发声而感到郁闷。而赠品是个什么呢?只是一个小小的紫外线验炒器。当我拿着这个绿色的塑料玩意踏上下楼扶梯的时候,想着刚才那对母女,心里真不是滋味。

突然,我看见刚才那对母女似乎正在大厅的出口处等人,小姑娘在风幕机下一个人转着圈。生性不爱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我鼓起勇气走过去,把手里这个小玩意递给了她。她不知所措地把手反到身后,望望我,又看着他的妈妈。我冲她的妈妈笑笑,摆摆手,表示没关系的。聋哑女人有点惊讶,然后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急急冲着小女孩翘动了几下大拇指,小姑娘接过了我的礼物,冲着我小声说了句“谢谢”。我感觉得到她们的心情至少会有那么一点惊喜,不是因为这样一个小礼物有多么贵重,而是因为有人注意到了他们的特殊,给予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关注。

其实在那一刻,我比她们更幸福。

小阿哥,其实我也不想跩!

天气不好,上门推销的营生还是要做,而且是很多新人在做。

前几天一个晒得有点“健康黑”的姑娘敲门,推门进来后似乎有点不知所措。她看上去刚毕业的样子,有点怯怯地。眼神游离了一下,看见我在瞧着她,就问我要不要买书。我实在觉得这种上班时间在办公室的推销很烦。虽然我喜欢书,但是我知道这种方式推销的书肯定是拉着小推车卖的那种大部头。动辄2-3折的折扣价,厚厚大大的装帧,内容质量根本没法保证,只有爱充门面的乡村领导才喜欢买这种东西摆满一堵墙。我把脑袋缩回了电脑前,隔着屏幕说:“不要在上班的地方推销。”“我们是新华书店的!”姑娘竭力想表白。“说了不要在这里推销!”我用懒懒的声音打断了她。沉默了2秒钟,咔咔的凉鞋声出了办公室的门,她是小跑出去的,我没看见她的表情。通过没有关上的房门,我看见她的同伴似乎去追她了。

我有点后悔,不会是我的态度让她觉得受到了歧视吧……?可是不如此我又能怎样呢?去耐着性子解释我们为什么会不需要她的推销,去解释上班时间接待推销人员会被老板误解,去告诉她既然你选择了干这个你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我这样的……,我犯不着啊!

今天碰到的这个是个小阿哥,戴着眼镜很斯文的样子,他的同伴也许是个老员工,进了门就站在他身后,与办公室的其他人寒暄。他们自称是金山公司的,只是来做一个访问,做个市场调查。我很明白这两个人最多是某家代理金山产品的本地公司员工,但是了解一下信息总是没错的,于是起身想看看他们想说什么。小阿哥马上拿出了份问卷调查,让我勾选一下。这让我感觉很不自在,就好象做人口普查的街道干部,进门就让我在纸上交代自己的信息。结果表一看,密密麻麻的A4纸,问题有几十道,署名是一个叫“云飞科技”(或者是“飞天科技”)的公司。再看看题目:单位有多少台电脑?使用什么操作系统?经常感染的病毒是文件型的还是引导型的……MD,这样问问题要么是想考我,要么是别的单位来搞我们公司电脑情况的。我不耐烦的把纸交还给他:“我不接受你的调查。”一道迷惘的眼神看着我:“我们不是推销的。”“我干嘛告诉你计算机的数量和使用情况?”我转身回到座位上,把那句“你算干嘛的?”忍了回去。他似乎有点恼怒。也许我是唯一一个不合作的调查对象,也许我是唯一一个接过了调查表给了他信心,然后又把它撕个粉碎的人。他的同伴似乎想打破这种尴尬:“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用的是什么杀毒软件。”“我们什么杀毒软件都用。”我几乎是紧着把他的问题顶了回去。小阿哥可能身体都在颤抖,一言不发迅速转身跑了出去,他的同伴回身说了句:“打扰了!”就跟着追了出去。

这一次,我没有自责。我只是在两个来路不明的人面前做了一个信息主管该做的事情。试想我如果亲笔告诉了他们公司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告诉他们一些似乎无关痛痒的软件配置信息,并且明确了我们使用的杀毒软件是何品牌。那么,如果他们是竞争对手派来查信息的怎么办?如果他们以软件版权向我主张权利怎么办?那时候,我就会象是一个傻瓜一样。

虽然我讨厌上门推销的方式,但我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本人,我知道任何人做直销都是很困难的,依我的习性肯定做不到。但是既然你选择了,就必须要有承受的准备。

有一次回家,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在敲家里的门,我问她干什么,她就向我推销什么洗涤产品,我告诉她我们家不需要他的产品,她悻悻地离开。在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听到了一句咬着牙哼哼出来的骂。我想以我的嗓门断喝一句,她大概会吓得从楼梯上摔下去。我没有那么做,只是自认倒霉。

年轻人啊,你们是八九点的太阳,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知道没有人必须要和着你们的节奏,没有装孙子的度量就不要在直销这行混了。碰到你们面前的这个胖子,你们就自认倒霉吧,也许他的存在会让你们重新审视自己。

无论如何,小阿哥,其实我也不想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