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直销广告真离谱啊!

刚才看到一个祛斑产品的电视直销广告。

首先是支持人尖叫:“X姐,你脸上的斑斑真的不见了也!”

接下来,XXX女士面对电视观众得意地笑:“我现在的皮肤,比当年拍《青春无悔》时还要好呢!”

然后一个年轻的老外站了出来:“该祛斑产品采用先进的XX技术。我们来做个实验!”

随即,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条背上有一块黑斑点的观赏金鱼。接着,几滴所谓精华水下去……画面变幻中……最后,那条鱼背上的黑斑消失了,变成了一条光溜溜没斑点的金鱼。

我当时就看楞了,这精华水太牛B了。金鱼天生的黑鳞片它都能抹白了,油漆也没这个管用啊。这么看来,滴几滴在斑马身上,那不是变白马了?滴几滴在熊猫身上,不成白熊了?

我看这个祛斑精华水要贴个警示标签:“切忌与眉笔混放!”否则年轻的小娘子变成白眉大侠也不一定啊!!!

新浪也能发起《文明办网倡议书》?

“八卦消息”这个词大概出现不过10来年,但是八卦消息20年前就有了。

我的记忆里最早的八卦消息大概是李谷一跟老师结婚又离婚。80年代初的李谷一可是火得厉害。女星总是要和绯闻脱不清干系的,于是小巷里吃晚饭的时候,蹲在自家门口吃饭的邻居们便有了这样的话题。这种八卦消息也就是道调味小菜,人们听后了不起“啧啧”两声,然后继续把饭往嘴里扒。

第一次看到有人叫卖八卦消息是在八一大道的党校围墙外,大概就在现在的新大门位置。一个不知道哪里口音的小贩,手里拿着一大叠的油印小册子,身后的电线杆上贴了张白纸,上面写满了字。以我那时候的初小文化程度,只记得最大的一行是“陈冲‘果’(不良词汇屏蔽号)照为何出现美国街头”。小贩起劲的吆喝,围了一群人。销量是否好就不记得了。还是这堵围墙下,我记忆中有一帮卖稀世奇药——“海星”的人。那是我爸指给我看的、我人生中第一次社会险恶的现场课。我亲眼看见“迷子”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是怎么假装买了一大包海星,然后又回来还给老板的。当时给我的感觉,套用一个时髦的词就是“寒”啊!

我知道叫卖八卦消息和“迷子”(北方话叫“托”)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是要被鄙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这两个行业似乎越来越兴盛了,仔细想想,虽然名声臭点,但是人家好歹是搞信息传播的咧!

前几天看到新浪上大标题,说是新浪作为发起人,号召网站业者文明办网,拒绝不文明信息。但是我一翻屏幕,新浪的社会新闻一切如故,照例一堆色奸、乱伦、情杀的消息。就这,他新浪也敢腆着脸号召别人文明办网?随便看看他的彩信栏目,那些图片虽然不违法,但是又有几张是可以叫做“文明”的?就在《文明办网倡议书》的右侧,紧贴着就是“风情熟女诱惑27招式”的标题。不仅是吆喝小道消息,“迷子”他也干。“1.2万办厂年利100万”“为什么说【复胰洛维】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这都是新浪上随处可见的标题。

有人要说我这样太没意思了,人家那么大摊子,花费也不小,打点擦边球挣几个吆喝钱有什么啊?!是啊,卖身的多了去,可是立牌坊的毕竟少啊!不说他我说谁啊?!

失败的“雅戈尔”广告路牌

以前这个位置的麦德隆广告就很没品,国际大品牌被搞得去象个乡镇日用杂货店的广告。这次的雅戈尔也没逃出这个命运。

按理说“雅戈尔”应该有比较完整的VI的,结果搞出这么个玩意。除了商标就是最简单的正方形黑体字;黑色的底上用明度接近的红色字,如果这是张黑白照片,基本上就看不见这几个字了;主题是“邂逅·永恒”,结果整体风格根本就找不出一丝幽雅、浪漫的气质。我的第一感觉这种“衬衫文化节”就是类似“羊毛衫展销会最后三天”这样的地摊展销会。虽然我也穿地摊货,但作为一个广告业者,在收了大笔广告费后把一个已有较高品牌价值的商品搞得在形象上没有优势,这无疑是一种失败。

终于把《吹牛大王历险记》看完了

在我很早很早……很早的记忆里有个外国猎人,他可以抓住一群野鸭满天飞,可以用眼睛冒出的金星点着火药,他可以抓住领子把自己从泥潭中揪出来……恩,他就是“吹牛大王”。

现在已经不能清楚记得是从什么地方认识这个吹牛大王的了,应该是《拼音报》、《中国少年报》,或者是《摇篮》,那应该是我十岁以前的事情了,距今二十余年……。去年在当当买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奇书,才5元钱不到,跟那些大部头上百元的书比简直太便宜了,于是捎上了一本。老话说得太有理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书买来就基本没摸过。

最近天气变化大,床上换了铺盖,许久不曾变动的“床头书”也集体换了一次岗,这本小书也就移师到了我的枕边。睡觉前抓起这本《吹牛大王历险记》看了几晚,大多数的情节已经不记得了,就三个片段非常清晰。一个是他打猎的火石没有了,就用拳头照自己的眼睛打了一拳,冒出的火花点着了火药,结果打到了一群猎物;另一个是在一个大雪的夜里,他把马绑好后睡觉,第二天发现马被挂在了一个城市的教堂顶上。原来是雪实在太厚了,以至于他把教堂尖顶当成了系马桩。雪融化后他安全的降到地面,马却在那上面挂着;还有一个脑袋被弹片打飞的老头,用银子做了一个活动的头盖骨。每当喝醉的时候,他就把脑袋打开放走酒气,然后继续喝,所以他永远喝不醉。有人故意用火测试,结果他脑袋一边冒出兰色的酒精火苗,一边继续喝酒。还有跑得很快的人,射击很准的人,力气很大的人等等……哎,这本书就是这么些吹牛的零散故事整合而成的。

前几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意尤未尽,让我想起了《拼音报》上曾经用全拼音字母连载过的一个故事。好象是一个邮差送一封信的故事,邮件的收信人很难找,于是他花了很多精力碰到了很多人。那信好象还是份情书。在这个故事之前,《拼音报》我是不看的,上面大版面大版面的全是拼音,就象我现在看到的大版面的英文一样可恶。有一次实在无聊,耐着性子读完了这个故事的一个连载片段,我才开始喜欢上拼音这个东西,喜欢边拼边默念的阅读满是拼音字母的报纸。

可惜现在已经忘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也许以后也想不起来了……

好消息:本店经营不善,老板娘跑了,老板也……

中午在洪都里面录到的一段小贩叫卖声。南昌“1元店”“5元店”随处可见,“19元店”第一次看到。

以前看到甩卖的理由大都是清仓、换季、拆迁,现在知道没人信这个了,干脆就夸张点,什么“老板不在家,伙计随便卖”、“总经理来电,企业倒闭亏本卖”……

这次是“老板娘跑了”……

哪来那么多的高科技

前些天看到有报道说,国家烟草专卖局向国家工商局通报:现在市场上卖得很火的“如烟”涉嫌虚假宣传。

唉!又是一场利益角逐。报纸可能气愤厂商不在他的报纸投广告、烟草专卖局觉得这么个吸烟产品不属于自己管有点冤、厂商也就捞一票走人还管你那么多规矩套子(等走完那些正规流程,货早就过气了)。

撇开这些利益纠缠看“如烟”这个产品,就这么个“尼古丁替代法”戒烟的老概念玩意,换了个壳子就可以当高新科技?

如今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健康产品不是一个两个了,大多就是列些谁也看不明白、摸棱两可的后现代词汇唬人。“高科技”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如烟”里的大功率集成电路,大概就是和灭蚊器的发热片一样的东西吧;气流传感器,大概就是一个防止倒流的小活塞门……。别奇怪,高科技有时候就是个壳子。以前卖货的营销行家把6元的收音机都可以说成“便携式无线电频谱接收声能转换装置”,还有什么不可以高科技呢?我家原来那台在1981年左右买的的“井冈山”牌黑白电视机,盒子上写的就是“无线电视频接收机”,我问爸爸这个跟隔壁家的电视机有什么不同?我爸可能也觉得这么化简为繁的孔已己式词汇有点难解释:“咳,不就是电视机啊!”

以前觉得“高新科技园区”好有层次。后来看看,也就是做贸易的嘛,有几家在做研发?不过说良心话,近些年高新区企业只做贸易的现象倒是有所改观。现在的高新区企业都改圈地做房地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