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国际化的奥运开幕式

奥运开幕式很国际化、很现代、很高科技。理念、手段、效果比较完美的统一了。开幕式后播放了张艺谋6月6日的一个专访,讲解了开幕式的设计意图和幕后故事,确实不容易,制作也非常国际化。“活字”那段是我最为惊奇的部分,感觉电脑才能控制这么精确,后来才知道是人通过观察器材内的电子指挥做动作,这个创意非常精彩,属于敢想敢干的那种。 继续阅读高科技、国际化的奥运开幕式

2008春晚节目逐个数

看了一会儿中伊足球。伊拉克人真憋屈,几件干净漂亮衣服是对手给的,“主场”也是在别的国家。但是中国队真是阿斗级,人家队长都换了两次还打不起来像样的进攻,伊拉克人算是仁至义尽对得起那身衣服了。

比赛没劲得很,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跳回了春晚频道。

节目3、小品《街头卫士》(句号、韩雪、周炜)

这个小品并不是首演。故事的矛盾冲突太另类了,所以很容易催起记忆。在春晚表演中语言部分得到了加强,周炜的加入可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堪称新星的相声演员去年春晚失手错过了创立招牌的机会,跟赵炎凑合着把一个非常牛逼的段子搞泥了,这次竟然跳槽干小品,实在是让我非常失望,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叛徒。同时让我对春晚的预期调低了一档。

节目4、歌曲《田野的春天》(宋祖英)

搞不清楚这么差劲、听不出高潮的民族唱法干什么上春晚。这是我这一晚上听到的最差的单曲了。

节目5、杂技《激情爬杆》(宣武区北京杂技团)

佩服演员的裆下工夫,那样的碰、挤、压……看得我心里直冒凉气。

节目6、小品《梦幻家园》(蔡明、王平、郭达)

这个节目是从中间看的。第一印象就是蔡明的表现太牛了,声调收得很好,虽然中间有点收不住出了几次原声,其他时候那种颤音的把握还是非常棒,我竟然想起了刘宝瑞的发音特点,他在很多单口相声中扮刘罗锅、解学士等人说话就是这种强调。故事掐热点掐得很准,结局也很解渴,特别是开始那几段与郭达的对话非常有相声特点,真的是小品越来越象相声,相声越来越象小品啊。为什么呢?

节目7、歌曲《天女散花》(章子怡)

歌词里每句都带个“花”,曲调和词都很美,舞台背景也很棒,但是章子怡那气若游丝的嗓门实在是听得憋闷,我多想遥控器上有个语气加强键啊。之前有媒体说章子怡最大牌,根本不参加彩排,要是那记者看了晚会就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大牌,而是这样站在原地对口型的节目根本就不用排练。网上搜了下,这首歌没有发表过,那怎么让章子怡唱呢?她还有心思在国内发专辑做歌手吗?为什么呢?

节目8、相声《疯狂股迷》(武宾、李伟健)

相声可是当年春晚的主角,现在只落下一个节目的名额,惨惨惨。李伟健善于抓热点题材,前几年搞了个《咨询热线》,抓住了当红的医疗问题,这次抓准了股市。这个段子非常好,段落很清楚,笑料也很足,以往听相声我基本都能猜出后面他要搞什么笑料,这次却很难跟上作者的想法。后来查了下作者是谁……大饼,看来是网友创作的。唯一一个遗憾是里面暴力成份有点过了,不知道这相声要是去美国表演会不会引起妇女组织的抗议,不过这东西在国内不会引起什么警觉的,一来打媳妇打孩子似乎是件很传统的事情,二来施暴主人公本来就是个拿来讽刺挖苦、陷入疯狂状态的人。这个相声和前面的小品《梦幻家园》都很贴近热点,笑果非常好,我从来没有这么对春晚的后续节目充满期待。在重播的时候把这两个节目录了下来,重复看了好几遍。《梦幻家园》在直播的时候镜头曾经出过几秒钟的事故,重播的时候修复了。

节目9、歌曲《中国话》(S.H.E)

这个组合非常老了吧,以前对她们的歌没什么印象。这次的《中国话》很契合晚会气氛,特别是把绕口令融入歌词中是个非常好的想法,那韵味就好像是周杰伦的风格。不过其中那句“让全世界都听中国话”,语带双关,不会引起菲律宾等南亚国家的不安吧?其实“外国人学中国话”更应该引起“中国人学外国话”的紧迫感。上次看《新闻联播》中“中国舰艇编队访问日本”的新闻,那个日本本土驻军的将领竟然用全中文致欢迎辞,如果这个将领不是临时调派的,那日本鬼子对假想敌的研究程度就太可怕了,试问我们的军队里有几个人会日语呢?也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可能被看成文化投降,但是老话也强调要“知己知彼”啊。

节目10、小品《军嫂上岛》(孙涛、黄晓娟、金玉婷、尹北琛)

这个不新鲜,好像也是翻炒以前的作品,反正我印象比较深刻。不过演员确实非常来事,个个都眼含泪光,要说在舞台上没机会挤眼药水吧。

节目12、赈灾环节 诗朗诵《温暖2008》(主持人和众影视明星)

硬塞进来的节目,黄晓明拿着本子都失手了。

节目13、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韦唯、白雪、韩磊、廖昌永)

看见韦唯大妈的那副倒霉眉和黑眼圈我就赶紧调台了。

节目14、相声剧《公交协奏曲》(冯巩、阎学晶、王宝强)

什么相声剧,完全是妥协的产物。说是小品,小品演员要抗议:“俺们没这么烂的东西。”;冯巩是相声界大腕,但是作品又没相声的样子,于是“相声剧”这种新称呼应运而生。这个东西和冯巩的电影一样烂。

节目15、歌曲《农民工之歌》(王宝强领唱)

白岩松的串词让我想起了某篇课文里黑人的演讲,大致内容就是白人塑造一个黑人成功的例子,来告诉大家黑人和白人其实是平等的。虽然这个想法非常的不和谐,也严重得过了头,但是如果不吹毛求疵的话我觉得这两件事神似。

节目16、手影戏《逗趣》(焦建中、石磊)

主持人说这是春晚的第一次手影戏,我表示深切怀疑。

节目18、小品《新闻人物》(郭冬临、周涛)

故事是存在漏洞的,本身也不圆满,就好像短斤少两的香肠,至少不是一气呵成的感觉。

节目19、歌曲《千里之外》(费玉清)

老费下了台就出现在了新闻频道的会客室里,主持人一句意味深长的劝捐辞,不知道是真的客气还是在讽刺老费的铁公鸡,吓得老费差点坐直了,连连含糊其辞要挡住主持人继续发挥下去。

节目20、杂技《花式篮球》(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

感觉象是被剪辑了的镜头。

节目22、小品《开锁》(黄宏、巩汉林、董卿、林永健)

黄宏想玩深沉,结果玩砸了。立意上可能是想表现社会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但是过程是非常寡淡无味的。

节目25、小品《火炬手》 (赵本山、宋丹丹、刘流)

如果用个周正的小生(比如撒贝宁)换掉痞气的刘流效果可能会好些。无论怎样,白云黑土的组合还是老套了一点。其中黑土哄白云、亲嘴的段落严重重复去年公鸡下蛋的套路。反正赵本山黔驴技穷了。

节目31、歌曲《青花瓷》(周杰伦)

周杰伦是个让人想不明白的家伙,曲风也好像两个人似的。这首《青花瓷》和《千里之外》、《菊花台》是一个风格,特别是《菊花台》,我觉得他们是一首歌被拆成了两首卖。不过这个风格我喜欢,虽然歌词有点闹不明白,不过曲子好就得了。

《士兵突击》和《暗算》 ★★★★★

声明一下,把这两部剧集放在一起不是因为王宝强。虽然作为钝感力的形象代言人他现在热得发烫,但是我不是他的反思。如今的王宝强在媒体面前“聪明”得很,而且商业味道绝不比一般演员差。看过他最近的一段采访,和记者周旋的本事一点不见“钝感力”的影子。我觉得这种荧幕到现实的反差可以迅速消灭他由《士兵突击》带来的正面影响力。

我是看完关于《士兵突击》的报道后才第一次接触“钝感力”这个词。文学青年太伟大了,那是真有文化啊,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以说得崇高伟大还具有某种神秘感。说到底,这么多人推崇钝感力,不就是指望这世界上多几个傻子好让自己骗吗?对于一向被别人玩的阶层,钝感力又成了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世界大致上就是这么两类人,玩别人和被别人玩的,钝感力同时迎合了两方的需要,实在是一个跟蝙蝠一样聪明的东西。

在媒体的推崇下,我把《士兵突击》补习了一下。这确实是一部有特色的电视剧,而且确实有感动人的力量,但是这一切与许三多这个人物无关。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看过《士兵突击》后推崇许三多,其实这个人物是这些人里面比较没有味道的一个,而且做作的感觉非常严重。如果把《士兵突击》比喻成一串鞭炮,许三多这个人物只是将鞭炮串联起来的那根引线而已,这就是他的任务。论响声,这个引线不值一提,但是少了他,所有的鞭炮又不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引线就是引线,引线不是鞭炮的灵魂。在《士兵突击》的这些人物中,伍六一给我的印象最好,而且他的悲剧性结局也很好地成就了他的故事。如果论起钝感力,他比许三多明显。许三多根本就不知道那里是前进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更分不清什么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钝感力”不仅仅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剧中似乎只有伍六一这个人物符合“钝感力”的描述,除了训练和战友的友情,他什么都不知道,为了留住战友他不惜违反纪律搞坦克检阅,为了训练上层次而放弃安逸的军营生活,为了军人的荣誉放弃军队的照顾。他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了信念所付出的代价是剧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比拟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报纸媒体找错了赞颂的对象。反观许三多,从一个新兵蛋子到兵王,整个过程非常缺乏说服力,往往是几十秒镜头一过,就成了个牛逼哄哄的人,我的感觉就是剧情需要他上一个层次,但是这个理由、铺垫没法编,编剧自己都不相信,于是就浑水摸鱼地把他托了一个层次,最后托成了一个神,一个没有阶梯的神。难怪《士兵突击》不会有续集了,因为这故事没法再编了,否则许三多在续集里非当个师长不成。

班长史今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角色,这种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那个非常特殊的嘴角,要找出这么一个特型演员实在是太难了,导演找到了这个宝;高成的特色也非常明显,从起初的直、冲到最后的蔫、忍,我觉得他是个关于“成长”的典型;袁朗这个角色我觉得非常的假,因为他好得没边了,做人做事、脑力体力全都是一流的,甚至还有非常非常远的眼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这样的人物只有墙上的画纸上才有。

《士兵突击》的出现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凡电视剧必有缠绵爱情的老套,树立了一个纯阳刚气质的典型。而《暗算》则是《亮剑》之后,军迷传奇小说的又一次成功。我觉得这类题材的写手要凑够三人的话,最后一个出现的很有可能就是萨苏。但是似乎没见他写过中长篇的小说,所以他会不会搀和进来就很难说了。

军迷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演义味、传奇味,“抓人”是它最拿手的本领。业余军迷和专业军事专家相比,在讲故事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他有很深厚的军事知识做底,一方面又不受严谨的学术真实性的束缚,并且业余军迷接触的故事也多,有影没影的传奇故事、野史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故事性。《亮剑》如此,《暗算》也是。

《暗算》共分为三部,各自独立成章,互不干涉。第一部《听风》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反特故事,我小时候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题材,只不过剧中还安排了一个“世外高人”来搭救受困的国家机器,这有点象演义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情节;第二部《看风》则是一部彻底的爱情故事,并且这种情感一直是压抑的、被阻挡的情感,最后悲剧性收场。难怪传说王家卫要将这一部剧集改编成电影;第三部《捕风》可厉害了,就是红极一时的“杀人”心理游戏的电视剧版本,只要想想杀人游戏曾经火爆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想像这一部剧集有怎样的戏剧性。最特别的,是这部剧集中的我党特殊战线工作人员一改过去反特故事的超人形象,变得不是很聪明,也会被国军特务骗,也会面对敌人的计谋束手无策,算是一个突破。

看完《暗算》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可惜了,如果国产电影的戏剧性很有这么强,那么肯定能成就三部牛逼哄哄的影片。作为导演和主演的柳云龙以前只是在个别电视剧中扮演过一些配角的科班演员,在个人简历上最突出的经历是出版了一张没有名气的个人专辑,这次《暗算》应该可以成就他的演艺地位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原著麦家精彩的原著。

在众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演员中,艾丽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看风》中她扮演了一个泼妇,算是个小配角,最后还被枪毙了,但是她扮演那位泼妇的神韵直接把其他演员的表演给盖住了;王奎荣在《捕风》中扮演的代处长也非常出色,阴冷、工于心计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到位;影片播出后,很多人记住了黄依依的扮演者陈澍,其实她挺老的,眉毛上的排头纹时不时的出现,但是这个角色所具有的某种魅力却是在其他影片里看不到的,可能这个形象是每个女人心中最理想的女人吧。这个人物设定让我想起了前几年找出RSA算法漏洞的浙江大学女教授,竟然把万众朝拜的著名加密算法找出了问题……奶奶的,真是个打碎信仰的女人;跟这些牛人比,在《捕风》中扮演国军译电员唐一娜的于娜就显得稚嫩了很多。我以前之所以几次错过《暗算》,都是因为看见了她。因为她的形象太西化了,而且普通话也不太准,而且表演比较硬,按说这种人应该去当模特的,作为演员实在是有点太突出了一点,和其他演员有很大的脱节。

片中有一个很大的BUG,就是钱之江死后的特写中,尸体的鼻孔竟然在喷蒸汽。那是一张脸占整个屏幕的特写,很奇怪剪辑的人竟然没看出来,搞得我还以为他是假死,会另做一台好戏。主演柳云龙的另外一部新片《功勋》近期也出来了。很豪华,制作上很下功夫,但是总感觉不对劲,剧情太复杂太拖沓,最失败的是抗日战争的题材影片,剧中特务拍摄的相片背面竟然有富士(柯达)冲洗的水印商标。

这两部电视剧应该是我在《亮剑》之后看过的最完整电视剧了,中间还看过《历史的天空》但是显然不能和些电视剧相媲美。文艺创作有新气象啊,期待更多有特色的电视剧。

《士兵突击》

总监制:陈全胜 王中磊   总制片人:张 谦
编 剧:兰小龙       导 演:康洪雷
领衔主演:
 王宝强–饰许三多   陈思成–饰成 才
 段奕宏–饰袁 朗   张 译–饰史 今
 邢佳栋–饰伍六一   张国强–饰高 城
 李 博–饰甘小宁   范 雷–饰老 马
 马 帅–饰李 梦   高 峰–饰齐 桓
《暗算》

导 演:柳云龙
编 剧:麦 家 杨 健
出品人:陈 华 明振江 李 恒 杨 健
总监制:王潞明 李 洋 安 澜 陈新民
    李锦源 黄著诚 陈 健
制片人:段未名 庞 敏
总制片人:杨 健
主要演员:
 柳云龙 高明 宋春丽 祝希娟 王宝强 王奎荣 于娜 石兆棋

看《武林大会》有感

睡觉前不甘心,乱摁了几下遥控器,看到了有两个人在众人围观下打架,于是瞧了瞧。

这是一档选秀节目。节目没有新意,只是形式上把赛歌的靓公子换成了打架的壮小伙。节目显得残酷了些,不过这样才好,这才有人看嘛。就目前观众的口味趋势来看,我相信手外科网站(www.hand120.cn)的那些断肢残臂照片一定也会红的。

这次比的武术类别很特别,好像叫“开门八极拳”。我还没听说过。

“真的没听过?”
“真没听过!”
“那就好办了。”
“……”

这个门派套路上看有点太极的意思。借力、巧劲、别、摔,比太极显得更实用,更蛮横一些。从字面上解释,“八极拳”就是“太极拳”少去“一点”,再“开门”。台上的选手真是卖力气,其中有一位被踢叉了气还坚持到底,最后被人架了下去。被踢被摔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他在下台前,被那位有着奶油面皮的主持人在慷慨陈词之后狠狠地拍了一下肩膀。这一下很MAN的拍肩膀的动作的确潇洒,只是苦了这位气喘吁吁选手好悬没现场吐了血。

节目的布景很好看,有点象春晚的意思,后面的大电视墙显示出这是一部很被领导看好的大戏。现场还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穿着整齐职业装、露着大腿的美女。拳打脚踢的镜头中时而穿插她们美丽的笑容,就好像台上那两个男人是为了他们在角斗,而她们为此感到无比荣幸。

最后谁赢了呢?你猜猜。是最灵巧的?是动作最标准的?是最有毅力的?都不是,比赛的冠军属于最高、最重的选手。因为,这个体育技击比赛竟然不分重量级,其他的三位选手的力气又不足以搬动这位膀大腰圆的大个子,所以基本上这比赛毫无悬念。

唉,看了一小时打架。也许我这么说有侮辱人家门派的嫌疑,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虽然获得周冠军的大男孩也很优秀,但是这种规则简单、不谈公平原则、非常原始的比武大赛,也只能停留在已经沦为垃圾类型的选秀节目中。想成为比赛项目被大多数人接受?嗯!我不是说没有这种可能,不过最好等到人类把UFO这件事搞清楚了再说吧。

最后主办方不忘在最后加上了一个“招商”字幕广告,我这才想起节目中似乎没有出现一个赞助商,主持人也没有说过一次“休息一下马上回来”。……诶,哪家药厂生产“大力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广告媒介也,广告语一定要带山东腔,那味道才足。

江西电视台的《浪漫七夕》太TMD恶心了!

今天一大龄女青年管饭局,由于良好的饭德我先到了饭馆,一张大大的桌子,忙人们都还没到,于是无聊地拿起遥控器选起台来。

跳过几个专等着骗妇女的“丰胸”“排毒”讲座,我看到了四个熟悉的大字“浪漫七夕”。大街小巷老早就贴海报宣传这个选秀节目了。最初海报设计风格还可以,美美的花体字,两个涉世未深的男女相片,那男的还穿着蕾丝花边的衣服,果然好浪漫哦!可是最近海报换了,可能嫌前作的字体不明显,于是给“浪漫七夕”做了增肥处理,就好象把一个清纯的小女生一夜之间催成了臃肿的中年妇女,看起来实在不忍心,不禁感叹做设计是件多么难的事情。活动内容和细则很简单,选秀节目现在就那几个套路,只不过这次是以农历7月7日中国情人节(其实是“分居夫妻节”)作为由头。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真实的节目比真实的海报来得更恶心!虽然我的毅力只让我停留了2分钟,但实在可以算是震撼教育!

今天我看到的是海选。画面背景是一个很烂的喷绘“浪漫七夕”四个中年妇女字体在那挂着,还不时泛过一层油光。小舞台中央一个话筒,参加海选的人上去对镜头做真情表白。开始上来的几个有点腼腆(感谢老天爷,这年头还有腼腆的小男生和小女生),他们很努力的低着头,眼神有点游离地在镜头内和镜头外晃悠,嘴里在对所有观众作着爱的告白。声音实在太小了,我几乎没听到在说什么。然后上来了一个小个子的女生,分不清楚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她的声音很洪亮很干脆,表白很有力度:“我想跟学长说,学妹永远爱学长!”我吐啊!这奶油味都没消的声音,怎么说出这样没头脑的话来?“爱情”这东西谁明白?“永远”是什么就更没人懂了。我要是孩子他爹,看到自己上中学的女儿站在几百万人面前,向她所有的“学长”做这样的告白,那还不气吐血?接着上来一对手挽手的,似乎是一对。“我想说……”男的话音未落,女的插话了:“我先说的。”那男似乎从紧张中反应过来:“对哦,那重来重来。”然后他们说了什么我一点没听见了,我脑子一片空白,就看着这一对男女傻傻地笑,扭捏地说,说到害羞处还甩一甩牵着的手。我的神经实在无法抵抗这种震撼了,再看下去我的眼睛会变得很大,甚至有可能会惊讶出一对双眼皮。这种震撼教育太……太震撼了。

什么鬼电视台,什么鬼节目,“超级女生”就TMD是一社会毒药,搞得这些恶俗的制片人有样学样,玩命糟践电视观众的神经。群众生活本来就够辛苦了,还给他们的晚饭时间填这么一道堵心的菜,还让不让老百姓过了?那些上电视的傻B也真TMD的恶心,被发情期荷尔蒙催得什么都不想了,单相思、早恋、打情骂俏一古脑往电视镜头前面凑,而且这个傻B群体是如此的大,大到可以成为制片人发财的道具。这年头的爱情咋就不兴含蓄美了呢?似乎互相打声招呼“我爱你”,然后大家就上床,然后满地找毓婷,再之后给医院带生意。这样的爱情真没劲,直白得有点……那啥了!

今天我要忏悔,我看了《浪漫七夕》了!请求上天原谅我的罪,用你圣洁的气息荡涤我内心龌龊的偷窥欲。